吉林:医养融合 构建健康养老新模式
作者:   来源: 吉林日报  2018-06-28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上升,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老年人对医疗和养老的需求日益增加,养老问题迫在眉睫。十九大报告提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融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
 
  什么是“医养融合”?
 
  这是一种新型养老模式,在做好传统的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服务基础上,整合养老和医疗两方面资源,更加注重老年人的医疗保健服务;这是完善社会保障的创新举措,对于优化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创新社会管理新模式具有重要作用;这是一项惠民、利民的民生事业,在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的同时,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落实健康中国国家战略,提升长吉区域公共服务一体化水平,长吉两地多措并举,统筹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建设的规划衔接,完善医疗、养老布局规划,打造具有医养特色的健康管理体系。
  在医养融合工作方面,吉林市有自己的市情,更有自己的打法。截至今年4月,吉林市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98.4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23.71%,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64.9万人,占总人口的15.64%。去年年底,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3519个,有行政许可的各类养老机构270家,其中17家医养结合机构,205家养老机构签订医疗服务合作协议。
  立足实际,吉林市提出构建“9073”养老服务格局,即90%的老年人享受居家养老服务、7%的老年人享受社区养老服务、3%的老年人享受机构养老服务,到2020年基本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将医养融合工作落到实处,见到实效,吉林市创新运行“五种模式”,不断提高健康养老服务能力。运行“医养并行”模式,实现老年人健康共管;运行“整体照料”模式,实行老年人健康托管;运行“联合运行”模式,为养老机构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运行“家庭医生签约”模式,推动医疗卫生服务延伸至社区、家庭;运行“中医药养老”服务,实现养老养生相融合。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在多方协作、开拓创新、务实推进下,吉林市医养融合工作呈现崭新画卷,为江城百姓带来健康养老福祉,更为长吉区域实现公共服务一体化的美好图景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上下联动 合理规划 奠定坚实政策基础
 
  近几年,随着养老机构的发展,国家、省有关养老机构建设和服务质量的各种标准陆续制定出台,从去年开始,民政部等六部门印发《关于开展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的通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目前,该专项行动正在进行中,并将持续到2020年。
  紧跟国家、吉林省政策东风,2014年10月,吉林市印发《吉林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发展目标、重点任务、扶持政策和保障措施。吉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召开专题会议对大健康产业工作情况进行调度,吉林市卫生计生委对医养融合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了详细地汇报,同时,吉林市机构编制委员会下发《关于成立吉林市医养融合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成立由10个相关部门分管领导任成员的吉林市医养融合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安排部署年度吉林市医养融合工作。吉林市政府还出台了《吉林市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的实施方案》,明确了相关部门职责分工,为推进医养融合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受养老扶持政策的引领与趋动,民办养老机构实现快速发展,机构养老床位已经完全能够满足现阶段吉林市老年人对养老床位的需求。吉林市政府印发《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实施意见》,为长期护理保险试点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目前,吉林市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以社会化照护服务为主,解决失能的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员的日常照料和医疗护理问题。在去年年初,吉林市本着先搞试点、逐步放开的原则,参照省《关于印发完善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药机构协议管理的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精神,自愿申报试点,去年年底,共有12家机构申报,经专家评估纳入10家,目前,定点养老医疗机构已增至26家,共有896人享受待遇。
  吉林市卫生计生委依据委内各相关处室工作任务,制定《医养融合重点工作任务委内处室责任分工》,对吉林市医养融合基础数据进行统计,确保全市医养融合各项重点工作落到实处;今年,下发《吉林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开展安宁疗护试点工作的通知》,确定永吉县、船营区为吉林市首批试点县(区),吉林市第二人民医院、吉林市震宇康复护理院为市级试点机构,探索研究安宁疗护相关政策和工作机制,逐步积累,不断完善,充分尊重生命推进人文关怀,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医生签约 上门服务 提高居家养老品质
 
  不容忽视的一点是:在众多养老模式中,居家养老占比最高,也最容易被大众接受。以前老年人看病,那得医院家里来回折腾,赶上儿女上班,病情也容易被耽搁。眼下的情况可大不一样了。吉林市探索依托社区、养老机构、专业机构等三种不同模式,为居家老人提供生活照料、送货上门、代购代缴、医疗保健等有偿、低偿和公益服务,大大方便了老年人生活。
  “家庭医生签约”模式在吉林市“遍地开花”。“家庭医生签约”是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单位,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调配全科医生,对居家养老的人员,建立家庭医疗契约服务关系,由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分片包户,为老年人提供日常护理、慢病管理、康复、健康教育的咨询、中医保健等服务,为长期卧床、高龄和独居、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当前,吉林市运行的4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7家乡镇卫生院,已经全部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截至目前,共组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961个,贫困人口、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签约覆盖率达到100%,共服务160.2万人次。
  吉林市船营区青岛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出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全市典范。该中心覆盖青岛、大东、致和等三个街道,服务人口超8万人。根据百姓需求,他们推出针对老年人、高血压患者、孕产妇等11类重点人群的基础包签约,针对普通人、糖尿病患者等人群的个性包签约。眼下,该院根据辖区共成立了3支家庭医生团队,为居民提供主动、连续、综合、个性化服务。
  除了家庭医生模式,社区养老也是医养融合的重头戏。近两年,吉林市卫计委组织市人民医院、市中心医院、市中医院、消化内科、内分泌科等20余名专家,先后五次走进社区、三次走进乡村,为社区居民和农民群众普及常见病、多发病防治知识并开展义诊活动。共开展义诊咨询2500余人次,发放各类宣传品3500余份,发放药品700余份。与此同时,吉林市卫生部门、民政部门等大力扶持培育社区养老组织,截至目前,已经成立了水晶人养老服务呼叫中心、华德养老服务运营中心、惠民养老服务中心等市级民办非企业单位,以及船营区融博鸿泰、龙潭区澳阳家政等区级家政企业,都在积极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并取得良好成效。
  以惠民养老服务中心为例,该中心建在吉林站前华业小区内,能够为老人提供读书阅览、短期托管、医疗保健等服务。据悉,惠民采购了专业的医疗器械和康复器材,与社区卫生服务站、吉林市人民医院等合作,不定期免费为老人义诊,检查血常规、心电等,此外他们还提供家政、上门维修等服务,极大方便了腿脚不便的老人。目前,平均每天都有30名群众来中心活动,还有人定期到中心免费理疗。将传统社区养老引入医疗服务,将居家养老作为医养融合的主体,吉林市创新工作模式,走进百姓家庭,让老年人看病不出家门,有事不出社
 
  联合运行 整体照料 完善机构养老格局
 
  “以前的养老机构就像是托老所,管好温饱。现在可不一样了,养老院也是医院,我们有人定期给体检,有病了大夫直接给看病,比以前享福多了。”说这话的是已经在吉林市欣荣康复托老院住了5年的袁秀芬。为解决入住人员不但老有所养还要病有所医的问题,欣荣康复托老院申请成立了综合医疗机构——欣荣医院,正式开启了医养融合模式,这是吉林市机构养老开展医养融合服务的缩影。
  为了适应社会需求,吉林市在机构养老方面探索实行“医养并行”“整体照料”“联合运行”等新模式,让老年人少跑动,就能享受到最贴心的服务。
  一方面,吉林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积极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设置医疗机构,宜养山居健康管理中心、四季祥康医院、白桦林家温泉康复医院等社会力量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开办具有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质的医养融合机构,全市9家医疗机构充分利用现有医疗服务资源,开设老年病科,开展舒缓治疗,发展老年医疗护理服务特色,为老年人提供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另一方面,为养老机构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截至去年底,吉林市17家医养融合机构中,11家纳入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定点,194家医疗机构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卫生计生基层网络,根据医疗机构自身业务,与周边205家养老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将医疗服务引入养老机构,医疗服务覆盖率达82.2%。
  联合运行、强强联合的发展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医养融合率,对于完善机构养老格局,提升医疗养老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吉林市丰满区长生谷养老院与上善堂中医院等专业医疗机构签约,为入驻老人提供优质医疗服务,主打高端服务的长生谷还与省、市三级医院建立绿色通道,24小时救护车待命,保障疾病紧急救治的黄金期,此外他们还注册了全科医院,引进专业医护团队,全方位保障入住者身体健康。
 
  多元并行 幸福百姓
 
  以前提到去养老院是社会的小众需求,在全国力推医养融合的大背景下,各种养老模式的出现,恰恰体现了不同层面老年人对养老品质的追求。吉林市举全市之力,上下动员,让医疗机构、养老机构、社区、家庭等纷纷行动起来,让这项社会活动更加务实。
  其实,无论是机构养老还是居家养老,我们探讨的话题都是如何最大限度地优化配置医疗、养老资源,让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深度融合。时间退回几年前,养老和医疗几乎是脱节的,眼下,政策扶持,各地大力推进医养融合工作,倒逼机构下沉,养老机构和医疗结构通过多种合作模式,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化配置,这当中寻常百姓得到了最大的实惠。
  硬性的服务,并不是当下最需要的医养融合模式。在医养融合工作打开局面后,各项服务也不断升级优化。吉林市响应国家号召,探索创新出五种模式,并在医疗结构增加临终关怀项目——“安宁疗护”,这是开拓进取、推陈出新的创新之举,更是体贴民生、关怀百姓的责任担当。
  几天的采访中,记者看到了不同等级、不同规格、不同特色的养老模式,高端如酒店的长生谷养老院,满足大众消费水平的欣荣医院,养中有医的颐养天年老年人服务中心、医中有养的震宇康复护理院等等,还有众多记者未能一一到访的医疗养老机构,满足了不同人群、不同家庭的需要。值得一提的是,吉林市还以“温泉产业带”综合开发为契机,重点打造圣德温泉小镇、白桦林家温泉项目、神农温泉健康百岁村(长吉养老社区)和四季祥康养老中心项目,把温泉+健康产业做成吉林市具有特色的医疗健康服务业的品牌产业。
  如今,医养融合模式的开展正在吉林市各医疗、养老机构多点开花,显示出迅猛的发展势头。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