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下午,省政协举行“加强我省农村养老工作”月度协商座谈会。
省人大代表、民进陕西省委员会秘书长高争丽在调研时发现,政府相关部门针对养老产业化重视不足,缺乏认识。各县区针对农村养老工作,注意力集中在政府投入上,造成财政收入较好的县份投入较大,养老院建设完善,农村养老工作就搞得好;财政收入不足的县份靠天吃饭,只能保证最基本的养老产业投入。
长期形成的“福利养老化”“政府负责制”意识仍然广泛存在于实际工作中。政府的管理角色未完全转变,民政等部门还是习惯于一把抓,民间投资人的创新管理空间较小。省内缺乏配套的关于我省农村养老产业化发展的相关政策方针。我省农村养老产业化发展仍然处于粗放发展的原始阶段。
养老服务项目单一、普及利用率低,养老资源分布碎片化是目前我省农村养老存在的问题。为此,高争丽建议,完善我省相关政策法规,支持养老政策试点先行;大胆探索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养老,促进农村养老多元模式和格局的形成;将农村养老产业纳入城乡一体化整体统筹。
“在目前我省县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的现实条件下,应在农村服务领域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扩展参与养老服务的形式,使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居家环境、精神面貌和社会参与等各方面都能得到服务,满足农村老年人居家和康复护理的需求,实现养老产业化、品牌化发展。”高争丽举例说,以农村丰富的环境资源对接城市养老产业,互流互通,建立包括乡村疗养院、养生园、福利院以及农家乐等多样化的老龄人口消费场所,在实现农村老年人口经济资源增长的同时,扩展城镇老年人养老的目的地、范围以及服务模式,推动城乡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的养老目标,带动城镇和乡村两个层面的养老产业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