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浙江省常山县迎来了全县第一个“敬老日”。这在全国也不多见。今年开始,常山县6.7万名老年人将每年享受一次上门免费体检,并拥有个人健康档案;老人凭身份证,全县景区免门票参观;为畅通老年人诉求渠道而开通的常山孝老服务专线,纳入政府服务热线“12345”……
这是常山县委、县政府“幸福爷爷·快乐奶奶”行动方案列出的一件件“民生小事”,件件牵动老年人的冷暖。连日来,常山县“幸福爷爷·快乐奶奶”行动领导小组召开(扩大)会议部署;24个部门单位、14个乡镇(街道)精准施策,社会各界积极响应。“百善孝为先,围绕打造孝老之城,开展‘幸福爷爷·快乐奶奶’行动,设立敬老日,常山要通过制定一套标准、办好十件实事、实施百村孝榜、开展千人结对、推进万众尊老,激发子女孝敬老人、政府关怀老人、社会关爱老人的责任心。”常山县委书记叶美峰表示,“要让善良沁入每个常山人的血液和骨。
孝亲敬老有了“常山标准”
2018年元旦,叶美峰利用休假时间,来到东案乡养老服务中心看望在养老人时,动情地说:“每个人都会老,为老人办好事、办实事,怎么做都不会过分。”孝亲敬老在常山县化作切实的行动。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2018年在全县范围开展“幸福爷爷·快乐奶奶”行动。常山县从制定一套标准抓起。根据老年人普遍需求,解决共性标准化问题。突出基本保障,落实具体量化。为保障老人基本生活开支,该标准倡导子女每年给每位老人的赡养费不低于3600元(约合每日10元,含现金和物资,不含医疗费用),经济收入较低的家庭,不低于1800元(约合每日5元,含现金和物资,不含医疗费用)。
该县还发布《孝老告知书》,要求子女每半月看望老人或每周联络老人不少于1次。在家庭层面上让老人真正能够老有所依、老有所养。3月以来,全县持续掀起“探亲潮”,外地子女回乡探望老人的数量倍增,电话、视频问候老人也成为新时尚。此外,常山县根据老人对机构幸福养老的需求,依据硬件水平、服务质量、功能配置,对养老机构、居家养老日间照料中心开展星级评定。
关键小事温暖常山老人心
设立“5·20”常山敬老日、免费体检、开通孝老服务专线、资助老年人参加综合保险、发放高龄津贴、为高龄老人祝寿、老年活动中心村(居)实现全覆盖、送戏送文化下乡、“孝老公益律师”为老人司法救助、景区免门票制度……
10件“民生小事”,寄托的都是老年人对新生活的新期待。常山县从老年人身边关键小事做起,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办一件成一件,一件接着一件办。
该县大力倡导敬老孝老的乡风文明。全县村居开展“评孝立榜”活动,围绕孝顺家庭老人、尊重社会老人、投身助老公益等,设立孝老敬老“红黑榜”,以“百村孝榜”和“最美常山人”评选活动为载体,选树一批“孝星”“最美媳妇”“最美爷爷奶奶”“慈孝村”,张榜公布不肖子孙,扬德曝恶,引导广大群众见贤思齐、尽孝行善。目前,已评选出村级标杆6000名、乡级榜样1800名,涌现出“棉鞋阿姨”傅珍芳等一大批孝善文化带头人,形成村有学习标杆、乡有先进榜样、县有突出典型的良好氛围。
该县还不忘夯实乡村两级老年协会建设,加大老年协会活动保障力度,支持开展独居老人“每日一见”“赡养老娘舅”“邻里餐”等银龄互助活动,常山县电视台开设了“孝行天下”专栏,使老有所为与孝老敬老相得益彰。
众志成城打造“孝老之城”
3月29日,常山县民政局全体党员来到球川镇芙蓉村和上安村,以“一对一”“多对一”的形式,完成了与困难、空巢、失能和孤寡老人的结对工作,并向广大村民发放了《孝老告知书》,发起了“千人结对”接力的第一棒。此前不久,该局组织全体干部职工签订了《孝老承诺书》,有些干部还签订了夫妻档。“下一步重点是党员加强对老人子女的教育和引导,督促履行赡养义务,并围绕日常有人关照、生日有人庆贺、节日有人问候开展活动,力所能及地帮扶困难老人。”常山县民政局局长廖小兵如是说。这是常山县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开展“千人结对”的一个缩影。
按照行动方案,常山县以“部门包村”为基础,延伸工作内容,整合县乡村三级党员干部力量,灵活采取“一对一”“多对一”等方式,与困难、空巢、失能、孤寡老人建立结对帮扶关系,每年至少上门看望结对老人一次,督促、引导子女履行赡养义务,力所能及帮扶困难老人。目前,全县已建立党员结对1万多对,党员干部成为孝亲敬老的先锋队。
为了全面弘扬孝善文化、崇尚孝道,在全社会形成“像爱孩子一样爱老人”的社会风尚,常山县推进万众尊老行动,建立以各级党组织书记为第一责任人的老年人工作体制机制,逐步构建起“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的孝老敬老工作格局。该县把老龄化国情教育纳入领导干部必修的“党政一课”,纳入党校、理论中心组学习计划;加强对干部德的考核,将孝老敬老列入干部述德内容,不孝敬老人者进行岗位调整;全县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孝老敬老,签订《孝老承诺书》,带头落实赡养标准,主动关爱社会老人,积极参加孝老公益活动;深入挖掘孝善文化历史典故、当代常山孝老敬老先进典型,使之成为全县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乡土教材,让孝经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进网站。该县福彩中心先期投入10万元启动资金,以“滚雪球”方式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各乡镇、村(社区)同步开展孝老慈善基金。目前,“青石乡贤孝老基金”等68个乡村级孝老基金已经建立,22家企业与22家养老服务机构开展“企养结伴”活动,阳光志愿者协会为困难群众及老人开展志愿服务1600余人次、累计工作560小时,形成社会各界孝老敬老同频共振的氛围。在常山,让6.7万老年人实现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已然成为一种全民自觉行动,孝亲敬老使人心更纯真、民风更淳朴、社会更纯净,更成为“孝老之城”最美的城市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