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下午1点35分,邛崃市夹关镇鱼坝村村民杨昌智正在午休。突然,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将他吵醒。原来,村里83岁老人王淑英家因为线路老化停电。不到10分钟,杨昌智便匆匆赶到了王淑英家,同时为她请来了镇上的电工帮忙修理。
杨昌智今年64岁,是鱼坝村老龄协会的会长,主要负责组织志愿者对村社内的留守老人、孤寡老人提供点对点服务。王淑英一生无儿无女,与老伴居住在养子去世前留下的房屋里,生活过得并不轻松。也正因如此,王淑英老两口成了当地老龄协会重点关注的对象。
“他们对我们非常好,很关心我们。” 见到记者前来采访,村民王淑英抓着记者的手连连称赞杨昌智等志愿者平日里对她的关照。
这些年,杨昌智早已记不清自己来过多少趟王淑英的家。老人家吃得怎么样,用的柴烧完没有,身体是否还健康,都牵挂着他们的心。为了方便老人遇到紧急情况能及时联系到他,杨昌智将自己的电话号码写在了王淑英家的墙上。
据了解,邛崃为成都市下设的县级市,总人口65万左右,60岁以上的老人达15.2万,占总人数的23%左右。近年来,根据当地山地多、农村人口居住分散、老年群体社会管理成本较高的实际情况,邛崃市民政局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完成了养老电子地图的创建工作。
截至目前,邛崃市已完成当地14万60岁以上老人的信息录入工作。只要打开养老地图平台,老人的家庭信息、身体状况都能详细呈现。
“有这个平台之前,我们整个邛崃在养老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但是都达不到精准、精确的效果。这个关爱地图建立之后,我们把每个老人的相关信息通过科技手段更精准精确地分析和汇总,政府就可以整合多种资源有针对性地发力。” 在邛崃市民政局党组成员李敏看来,养老电子地图的创建,无疑是邛崃养老服务工作向前迈进的一个重要拐点。
的确,有了电子地图,养老志愿者的服务便有了更加精准的方向。据邛崃市民政局副局长王志刚介绍,邛崃当地已经形成“1+3+N”的农村养老服务模式,“1”是指党和政府,“3”是指县、镇、村三级养老关爱组织,“N”则是指多种社会力量的参与。像杨昌智所在的鱼坝村老龄协会,便是三级关爱组织当中的村一级。
截至目前,整个邛崃市,像杨昌智这样的养老志愿者有1000多名,他们覆盖当地276个村社,可为村里的老年群体提供各类生活服务。
“对农村家庭困难的那些留守老人,我们线下的服务队,比如村上的民政协理员、老协的老年志愿者服务队,他们每个星期都要上门进行探访和寻访。卫生站的医生也纳入到了我们家庭医生寻访的队伍里面。”邛崃市民政局党委书记刘燕介绍道。
为了给老人们提供更加精准的便捷服务,当地民政局还创新提出了老年服务卡和三项清单。老年服务卡上有当地派出所、村社负责人、律师等人的电话,老人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来选择性拨打。而三项清单则包括服务清单、普惠清单和采购清单,让老人真正享受到“点单式服务”。
线上电子地图,汇总当地老年人数据信息,为养老服务提供精准方向;线下服务过程中又能再次搜集信息,并反馈至平台进行信息优化。线上与线下的联动机制,让邛崃的农村养老服务更显智慧。
据了解,2017年4月18日,民政厅、公安厅、省卫生计生委、省质监局、省老龄办联合出台《四川省民政厅等五部门关于印发四川省开展养老院质量建设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正式启动我省为期4年的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一年过去,邛崃深耕养老服务质量的提升,用“智慧养老”举措,为全省的养老服务提供了“邛崃范本”。
“他们以关爱地图的形式,构建了精准养老服务模式;他们以爱心服务卡,推动社会人士积极参与。为全省提升农村养老工作水平,提供了邛崃经验。”对于邛崃的养老服务工作,四川省老龄办宣教处处长聂奎给予了高度评价。在采访途中,邛崃市民政局党委书记刘燕还向记者透露,目前,邛崃正在制作一批智能手环设备,将于今年9月初投入使用。这就意味着,届时,像王淑英这样的老人,可以更为便捷地享受到党和政府提供给他们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