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泉州为例,截止到2017年底,泉州市常住60岁及以上老年人已经近百万。未富先老之下“如何养老”成为一道不可回避的话题。
近些年来一种名为“虚拟养老院”的新生产业悄然兴起,它是由政府建立的一个信息服务平台,当老年人有服务需要时,拨打一个电话给信息服务平台,平台就会按照老年人的要求,派服务员工上门为老年人提供服务,同时对服务质量进行监督。虚拟养老院弥补了居家养老在专业服务上的欠缺。
虚拟养老院没有一张床位,而是通过电话、网络等信息管理系统,在接收到居家老人发送的需求指令后,为老人提供洗衣、做饭、修理水电、陪同就医、文化娱乐等多项具体服务。由加盟合作的养老服务企业和人员赶到现场,为老人提供服务。虚拟养老院会采集老人的信息,将分散居住的老人纳入虚拟的养老院。数据库带给老人最大的便利是,可以在老人身处不同情况,第一时间为他们提供不同服务。虽然服务的载体是智能化、信息化,但是老人使用的方式却是传统的,比如最熟悉和常用的是打电话。虚拟养老院设立一个电话服务专线。届时,如果老人需要服务,只需拨打电话,在支付相应的费用后,就可以享受到便捷的上门服务。在此期间,一些虚拟养老院的指挥平台还会记录工作人员的出发时间、到达时间和工作用时,并在服务完成后与老人通话,做满意度调查。
很多老人对自己居住多年的家有感情,舍不得住在附近的老朋友,因此不愿意离开自己原先居住的环境,但是自己又上了年纪,很多活都做不来,虚拟养老院提供的上门服务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有人搭把手,帮忙干一些重活累活,生活一下子轻松了很多。另一种现实情况是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养老院的床位根本满足不了巨大的需求,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一床难求”的局面。而虚拟养老院没有床位的数量限制,可以容纳更多的老年人。
总之每个人要因人而异,结合自身条件和实际情况来安排自己的养老。当然,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根据本地区老年人养老的条件和生活习惯等因素制定出台一些更好的养老政策,推行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使老年人养老多样化、多层次的服务需求得到有效满足。各类社会保障制度也应有机衔接,让孤寡、失能、高龄、特困等老年人群体的利益得到充分保障,让孝亲敬老的优良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