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日益加剧,养老问题日渐成为社会的一大难题。截至2017年年底,绥德县共有60周岁以上老年人5.9万,其中城镇老年人1.2万,农村老年人4.7万,失能半失能老年人6198人,有公办养老机构1个,公建民营养老机构1个,民办养老机构2个,农村互助幸福院70多个,智慧养老服务机构1个。
在所有养老方式中,居家养老依然是最受老年人欢迎的养老方式。然而,当今传统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变弱,社会养老机构床位不足,寻求社会资源支持家庭养老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在这种情况下,依托现代通讯技术的虚拟养老院就应运而生了,绥德县光彩智慧养老服务中心就是这样一家养老机构。
没有围墙的虚拟养老院
绥德县光彩智慧养老服务中心是一个为高龄、空巢、特困老人提供上门居家生活照料服务的平台,被称之为“虚拟养老院”,是我市积极探索养老新模式的试点。
“我们是绥德首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作为一种新型养老方式,老人们住在自己家,足不出户,只需要轻轻一按键,就可享受到传统养老院里的一切服务。”光彩智慧养老服务中心主任王伟告诉记者,中心上门为7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安装“一键通”设备,并详细登记老人的信息,根据老人需求安排中心服务团队、三方服务商或是公益性人员进行服务。此过程中,老人不花电话费,不记电话号码,需要帮助时只需轻轻一按键,就会有工作人员来解决老人的生活问题,从而给老年人带来更多的关爱与关怀。
王伟说,传统印象中,养老院都是禁锢在水泥围墙内、远离家庭的,但“虚拟养老院”巧妙采用居家养老的模式,通过“互联网+智能化养老”服务管理平台的植入,建立健全老人信息档案,当老年人有服务需要时,一个电话拨到养老服务平台,平台就会按照老年人的要求,派养老护理员上门服务,同时对服务质量进行监督,完美打造了一座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一键呼叫全天候服务
2017年5月27日上午,家住名州镇世纪家园的苏勤文到县老龄办送来一面写有“政府购买服务,光彩热情关怀”的锦旗,感谢政府为老人们提供了这个服务平台,解决了他们的生活难题。同年6月3日,光彩智慧养老服务中心收到一封感谢信,是由名州镇呜咽泉村的郝根模老人写来的。原来,老人有一天打开电视机发现没有信号,自己修了半天修不好,于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拨通了光彩智慧养老服务中心的电话,没想到当天工作人员就顶着烈日上门修好了电视机。
不管是送锦旗还是写感谢信,都是光彩智慧养老服务中心贴心服务老年人的一个缩影。该中心从2016年11月启动以来,不到两年时间,为4000多名老年人提供了各种服务2万余次,受到服务对象和社会各界的赞誉。
7月20日,记者在苏勤文家里看到,“一键通”一端连着电话,另一端连接着网络端口,上面有“呼救”和“服务”两个按钮。王伟介绍说,当老人遇到紧急情况身边又无人帮助照料时,即可按下“呼救”按钮,中心会立刻安排组织救援;当老人需要日常服务时,只需按下“服务”按钮,会有工作人员打电话询问老人需要哪方面的帮助,并及时提供相关服务。
记者了解到,通过在家中安装“一键通”呼叫器,中心可以为老人提供米面油、药品代购,家庭保洁、家电维修、家庭护理、康复保健按摩等日常生活服务,并可提供24小时医疗急救信息转接代叫服务。为了更好地实现医养结合,中心还开设了健康服务室,为老年人提供健康理疗体验等。同时还与榆林市第一医院(绥德院区)合作,为老年人签约家庭医生,签约老人可以享受远程诊疗、预约挂号、预留床位等便捷服务,真正让老年人实现“老有所助、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智能养老”是发展方向
80多岁的张应兰是独居老人,看到工作人员把水瓮装得满满的,老人拉着工作人员的手哭了。原来,老人家里吃水非常困难,每次买水,都要把家里的瓶瓶罐罐全灌满,每天的洗脸水积攒起来洗衣服,有时盆底淤积了一层厚厚的泥还舍不得倒掉,就是为了能节约水。光彩智慧养老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了解到情况后,主动上门为老人安装了“一键通”,上门帮老人送水、帮忙洗衣服,并且告诉她,家里以后的吃水问题都会由服务中心解决。
“光彩智慧养老服务中心结合了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优点:老年人既不用离开熟悉的家庭环境,又不占用养老院的床位,通过电话、网络等信息管理系统,不仅为老年人提供了细致入微、关怀备至的服务,还让他们的晚年生活过得更加有尊严。”绥德县老龄办主任韩治鹏说,除此之外,虚拟养老院还能降低政府养老成本、减轻子女养老负担、提高老人生活质量、促进养老产业发展,这种养老方式是信息化大数据时代的必然趋势,可望成为未来养老的一种主流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