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记者从山西老年大学了解到,自《老年教育发展规划 (2016-2020年)》(简称《规划》)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国家老年教育发展规划 (2016-2020年)的实施意见》(简称《实施意见》)印发以来,该校紧紧围绕《规划》部署和《实施意见》精神,紧密结合学校发展现状,通过组建学员社团和志愿者服务队、开设综合课堂、发展老年远程教育等方式,积极探索多类型教学模式、推进教学成果转化,在缓解“一座难求”、探索我省老年教育健康发展方面,已初见成效。
通过组建学员社团,引导学员开展灵活多样的课外活动,搭建增进友谊、共同进步、服务社会的平台。同时,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织学员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引导学员积极加入医务志愿者服务队、文化扶贫志愿者服务队、网宣员队伍、助教志愿者服务队等,开展正能量活动。目前,山西老年大学已成立了包括舞蹈、模特、葫芦丝等专业在内的10个学员社团,成员1000余人。
面向全校学员开设以学员自主学习交流为主的综合实践课堂,将课堂延伸到社会生活领域,使学员用学到的知识回馈社会、服务社会。目前综合课堂已累计开展活动17次。
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将学校优质课程开发成适合老年人远程学习的数字化资源,上传至山西省委老干部局官方网站,将优质教学资源向社会辐射,为老年人提供导学服务,使老年远程教育成为实现老年人终身学习的又一个平台。目前山西老年大学共录制教学视频270课时、9门课程,视频点击率达15万人次。
山西老年大学教务处处长温忠贵介绍,随着社会对老年教育需求的增加,山西老年大学及时调整、创新、完善了课程体系,尽可能在教学内容和形式上满足老同志的需求,同时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为老同志搭建平台。温忠贵说:“老年教育不能只局限于教室,而是要与社会接轨。在深入学习讨论《规划》《实施意见》之后,我校积极在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创新老年教育体制机制、提升老年教育水平等方面进行探索,对缓解‘一座难求’、拓展教学空间等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学员社团:公园音乐会人气爆棚
今年73岁的张莲莲于2005年进入山西老年大学书法班。2007年,凭葫芦丝特长,被学校聘请为老师。从学员变为老师,责任更重了。这时,张莲莲开始组建“学员社团”。“当时老年大学还在旧校址,教室有限,能报上名的老人比现在还少。”张莲莲说,“可是想上老年大学的人很多,学校就希望组建学员社团,去社会上服务更多老年人。”
在全校师生的努力下,2007年底,民乐队和葫芦丝队成立,这是成立最早的两个社团。张莲莲带队排练了不少节目,并开始奔走于各大社区和公园,让老年大学的学员和众多有同样爱好但上不了老年大学的老年人互相交流。
2009年,舞蹈队、模特队、声乐队等社团陆续成立,学员团队的队伍逐渐壮大起来。张莲莲觉得,是时候一展山西老年大学学员们的风采了。当年五一劳动节前,平阳路段新落成的汾河公园正式对外开放,张莲莲倡导,山西老年大学艺术团可以在此举办一场汾河公园广场音乐会。随后,通过多方联系,张莲莲争取到了公园在CD播放器、音响和电源等设备方面的支持。演出当天,学员们表演了器乐、歌舞等节目,公园里的游客把舞台围得水泄不通,不少有一技之长的老年观众还上台与学员互动。
演出结束后,张莲莲上台介绍演员都是山西老年大学的学员时,台下很多老人说:“难怪表演得这么好,原来都有‘专业背景’。”还有一些老人说:“我们也想上老年大学,但是报不上名,你们以后一定要多举办这样的活动,跟我们多交流交流。”
此后,每年夏天,张莲莲都要带队在各大公园开展露天活动。张莲莲说:“我带队表演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展示,一是交流。展示学员学习成果的同时让他们与社会上的老人多多交流,这也是分享老年大学教育资源的一个途径。”晨报记者贾振铎
综合课堂:加点虫草花豆芽拌粉丝瞬间“亮”了
陈健今年58岁,是山西老年大学烹饪班的班长。自从2016年进入老年大学后,经过两年时间的学习,陈健厨艺大涨,于是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综合课堂。
山西老年大学综合课堂成立于2017年7月,10月便联合太原市劲松社区开展了第一次烹饪大赛,由老年大学烹饪班的学员和社区居民同台竞技,比拼厨艺。陈健第一时间报名参加。
活动当天,现场气氛热烈,100多名参赛选手烹制了50多道美味佳肴。陈健在众多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夺得二等奖,他的参赛作品“酱肘子”色香味俱全,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第一次活动中,让陈健印象深刻的是,在交流时,很多校外参赛者提出的问题更多地集中在菜谱上面,比如某一道药膳的做法。陈健这才明白,单论做菜,校外的很多老人并不一定比自己差,只是没有经过专业训练,他们对菜谱的掌握很有限。从此,每次外出参加综合课堂实践活动时,陈健都会现场教授“稀有”菜谱。
一次,陈健去一所老年公寓交流慰问,看到厨师为老人们准备的午饭里有一道常见凉菜:豆芽拌粉丝。陈健说:“这道菜加个花样可以做得更好。”说着,他从包里拿出一袋虫草花,用开水焯1分钟;豆芽用开水焯3分钟;粉丝泡软后,加入刚才的两样菜品,拌入盐、味精、香油、少许白糖后,拌匀。一道虫草花豆芽拌粉丝就做好了。
在场的人品尝后,都拍手称好。陈健说:“这道菜其实就是在家常的豆芽拌粉丝上加入了一点虫草花。虫草花的功效与虫草类似,营养价值极高,适合老年人吃,而且价格便宜,平常老百姓都吃得起。”
在综合课堂成立的近一年里,陈健参加了全部的17次活动。他说:“现在的老年人对吃非常讲究,不仅要吃得好,还要吃得健康。但是很多老年人并不具备这样的专业知识,所以我们会经常走出去,通过综合课堂将自己学到的烹饪技巧结合中医养生知识传递给大家,让更多的老年人享受到老年大学的教育资源。”晨报记者贾振铎
远程教育:随时都能学习随处都有课堂
7月23日下午,家住太原市并州东街的魏红坐在钢琴前,拿出手机,打开一段钢琴教学视频,一边看,一边练习。有几次弹奏出现了差错,魏红就拿起手机按下暂停键,对这一句反复练习后,继续对着视频学习。
魏红今年 58岁,于2014年进入山西老年大学学习电脑和英语。由于对音乐十分喜爱,2017年,魏红加入了钢琴班。
在学习过程中,魏红发现,每周一节课的学习时间,对于基础薄弱的自己来说根本不够。于是在课余时间,她经常登录省委老干部局官网,搜索与钢琴教学视频。“我只要用手机登录网站,打开一段视频就能边学边练,非常方便。”魏红说,自从接触了视频远程教育后,学习时间成倍增长,好像每时每刻都坐在教室里,琴艺也突飞猛进。
当然,魏红觉得对着视频学习也有不足,就是只能听,没法和老师交流。不过这一问题,通过手机微信群得到了解决。每当在观看视频和练习过程中遇到问题,魏红就在同学群里@她的代课老师,向老师提问,不一会儿就会得到老师的指导。有时,她还会和老师视频聊天,“面对面”交流。
在魏红看来,通过视频和微信群学习钢琴不仅方便,还可以增加学习时间。
以微信群为例,学员向老师提问题,老师回答时,所有学员都能看见,这种随时随地“蹭”知识的学习方式,魏红觉得很受用。更重要的是,每当自己练习完一段曲子,觉得还不错时,她就会用手机录一段音频发给老师,老师听完之后也会给出指导意见。“接触远程教育后,我可以随时随地学习,任何地方,我都可以当做课堂。”魏红说,“学习时间多了,琴艺增长得也快。这一切都是老年大学的功劳,感谢他们建立的平台,让我们随时随地可以看到内容丰富的教学视频,还要感谢老师在课余时间的义务辅导,为我们提供了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