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合肥市瑶海区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积极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功能完善、规模适度”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新格局。按照“9073”(即90%居家养老,7%社区养老,3%机构养老)工作思路,创新“政府主导+社会组织承办+市场化运作+专业化服务+社会力量参与+志愿服务补充”的养老服务形式,多渠道、全方位、专业化、个性化的养老服务举措,将养老服务送到家门口,努力提升广大老年人的幸福获得感。
提高站位,完善体系。统筹社区养老、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三位一体”发展思路和目标,出台《瑶海区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方案》《瑶海区“十三五”养老事业发展规划》《瑶海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施细则》等一系列文件,明确“十三五”期间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发展任务和要求。在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老年社会保障、医养融合发展、社会力量参与、信息化建设、资金扶持、人才培养等方面综合实施,全面推动多层次、多形式、全覆盖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整合资源,构建阵地。2018年对全区13个街、镇、开发区存量设施进行梳理,摸排征集群众对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意向,推进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规划与建设。实施过程中,采取购买、置换、租赁等方式,统筹整合、改造现有闲置厂房及设施,加快推动包括日间休息、助餐配餐、休闲娱乐、图书学习、保健康复、室外活动等功能齐全的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全面、辐射范围广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开展全区养老服务质量建设提升专项行动,积极推行“15分钟养老服务圈”和养老服务“私人定制”,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和试点标准化建设。
分类保障,重点施策。坚持以托住底线、保障基本、促进发展为原则,注重统筹保障,建立覆盖低保、特困、空巢、高龄、失能失智等困难老年人的养老保障政策制度。为60岁以上低收入老年人发放低保补贴,为70岁以上低保和无子女空巢老人、90岁以上高龄老人发放每月600元居家养老服务补贴,为80岁以上高龄老人发放每年600元高龄津贴及百岁老人3600元长寿保健费,为“三无”老人购买每月1000—1500元的机构养老服务。对社区养老服务服务设施给予20万元一次性建设补贴、每年2万元运营补贴;向社会组织、企业购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区财政每年给予2万元政府购买服务补助。对社会办养老机构床位数300张以下、300张及以上的,分别给予每床2000元、5000元一次性建设补贴;为自理、失能失智老年人服务的,按实际入住人数给予每床每年2400—7200元运营补贴。
队伍建设,夯实基础。通过政府购买社区基本公共养老服务,为全区90个社区各配备1名养老服务人员,缓解街居养老服务工作压力。组织48名街道、社区以及居家养老服务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参加2018年全市社会服务人才培训,逐步推进社区养老服务能力提升。同时坚持专、兼职和志愿者服务相互补充结合,带动党员志愿者、医疗志愿者、各类老年文娱兴趣队伍等开展自助、互助式养老服务。
截至7月31日,全区已建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55个,社会办养老机构10家床位1159张,入住老人770余人,入住率66%,总建筑面积达3.5万平方米,累计提供养老服务约90万人次,社会养老服务实现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