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杭州老龄化比全国平均提前11年 推广实施“长期护理险”制度 失能失智老人可“先看病后付款”
作者:   来源: 杭州网  2018-09-17

  杭州市人大常委会昨召开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专题询问会,听取杭州市关于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情况的报告。与会的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市人大代表们,还对该项工作进行了专题询问,以及满意度测评。
 
  杭州老龄化比全国平均提前11年:呈快速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失能化趋势
 
  居家养老是目前国际上通行的养老方式之一。
  杭州,在全国属于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地区之一,比全国平均水平提前11年。
  目前,杭州市老年人口总量大,并且呈现出人口快速老龄化、老年人口高龄化、老年人家庭空巢化、部分老年人失能化“四化叠加”趋势。截至2017年底,全市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已达167.18万人,超过总人口的1/5;全市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达到26.97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6.13%;失能、半失能老人9.34万人,占老年人口的5.59%。
  对这部分特殊困难老年群体而言,医疗保障是他们安心居家养老的“定心丸”。
  然而,杭州的居家养老工作开展时间不长,养老设施配套建设还不够充分,养老服务能力也有待提升。
  比如一线护理员队伍,存在社会地位低、流动性高,收入待遇低、劳动强度高,学历水平低、平均年龄高的现象。
  此外,老年人对购买养老服务还不适应,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居家养老服务市场的发展。
 
  “长期护理险”即将推广实施:失能失智老人可“先看病后付款”
 
  在问询环节中,人大代表们重点关注的是,普及“长期护理险”与“医养护一体化”还存在哪些问题?是否已有解决方案?
  为重点保障失能、失智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和医疗护理,杭州已率先在桐庐县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借鉴试点经验,形成了全市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及相关配套政策文件,为下一步推广实施奠定了基础。
  市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长期护理保险中存在“服务能力不足”“医护专业人才短缺”“服务内容单一”的问题。对此,将在硬件设施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中下功夫,比如,委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老人进行身体状况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分析老人的服务需求,定制个性化的服务等。
  对于杭州在“医养护一体化”推进中,存在“缺乏能提供上门服务的专业化社会组织”的问题,市卫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积极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模式,提高签约质量;加强社区专职助老员和为老服务志愿者队伍建设,完善“银龄互助”“时间银行”等互助养老体系。
  对失能失智老人,还采取了“快递送药上门”“先看病后付款”等创新手段,真正将为老服务落地到现实。
  为吸引更多的医护专业人才投入养老服务队伍当中,杭州将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同时加强政校合作,开设养老管理与服务相关专业;健全养老护理员继续教育培训机制;通过入职奖补、岗位补贴等,逐步提高养老护理员待遇。
  到今年年底前,主城区将实现,60周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占比在25%以上的所有社区配备一名助老员。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