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现代社会的文明风尚。2008年,山东省老龄办与中国人寿山东省分公司联合推出一项为老年人提供意外伤害风险保障的惠民工程——“银龄安康工程”,这是中国人寿运用商业保险模式,参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勇担社会责任、助推老龄工作和老龄事业发展的成功实践和探索。
风雨10年,始终携手。紧紧围绕“关爱老人、保障民生”这一根本宗旨,着力创新服务方式、增强服务能力、提升保障水平,“银龄安康工程”一年一个台阶,取得了显著成绩。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累计投保老年人总数已达4867万人次,累计赔付案例32.6万件,赔付金额6.8亿元,有效减轻了群众负担,提高了老年人抗风险能力,加强了社会养老保障。
完善养老保障体系 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
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山东是全国老年人口最多的省份,截至2017年底,全省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137.3万人,预计到2020年,全省老年人口将达到2208万人,占总人口的22.3%。养老和医疗保障支出持续增长,农村养老形势更加严峻,家庭和社会养老压力进一步加大,应对人口老龄化任务十分繁重。如何保障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不断增强老年人的获得感、安全感和温暖感,是整个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现代保险服务业是改善民生保障的有力支撑、创新社会管理的有效机制、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高效引擎、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抓手。在老龄事业领域,商业保险在健康及养老保障体系建设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2014年以来,“国十条”“省六条”及商业健康保险发展意见等先后颁布实施,2017年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保险要发挥好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的功能作用。一系列政策红利为保险业服务于“银龄安康工程”在内的政策性保险领域,创造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开拓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障体系建设、深入推进“银龄安康工程”,既是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政策精神的必然要求,也是有效应对老龄化挑战的现实需要。2008年,省老龄办和中国人寿携手应对老龄化挑战,创新了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形势下有效抵御老年人意外伤害风险的方式方法,填补了我省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障的空白,有效减轻了因意外伤害给老年人及其家庭带来的经济负担,为老年人构筑了一道新的“安全网”,成为“政府支持、社会赞扬、群众满意、老人安康”的民心工程,对建立健全我省养老保障体系、服务民生起到了积极作用,成为一张为民惠民利民的“亮丽名片”。
“银龄安康工程”作为一项长远持久的惠民安康工作,是保险风险补偿、社会救助、生存保障、生活改善功能的充分体现,也是现代保险服务业参与社会管理、服务保障民生、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和政府职能转变重要抓手作用的充分体现。中国人寿全力落实中央和各级党委、政府部署要求,加强与各级老龄办等部门协同合作,立足“人性化、便捷化”工作要求,加快健全银龄安康专职队伍,开创老年人业务办理绿色通道,打造多层次全方位银龄安康服务体系,切实实现老年人“老有所依、老有所保”保障需求。
经过10年的探索和发展,山东省老龄办和中国人寿山东省分公司立足山东实际,平衡好人民群众有保障、政府财力可承受和社会效益可持续之间的关系,积极探索形成了具有我省特色的多层次老年人保障体系。中国人寿准确把握政策要求,牢固树立责任意识,本着“规模覆盖、保本微利”原则,不断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标准,切实发挥好“银龄安康工程”在山东老龄事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努力将其打造成“群众满意、社会赞扬、政府放心、老人安康”的民生工程、暖心工程。
强化党政主导 构建民生保障网
“银龄安康工程”实施以来,各级党委、政府给予了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把实施“银龄安康工程”作为关注民生、服务百姓的重要内容摆上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指导。各级老龄办也把实施“银龄安康工程”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并作为“敬老文明号”创建和为老服务的重要内容。有的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有的列入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有的作为老龄工作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使该工程得以迅速高效展开。
济南市历下区、市中区财政拨款为老年人购买“银龄安康工程”保险,济阳县财政每年拨出专款为全县所有五保老人投保。烟台市将实施“银龄安康工程”列为市委、市政府“建设国家级医养结合示范市”和“全市社会综合治理工作考核”中“老年人权益保障”的考评内容。威海市以财政出资为引导,开展“银龄安康工程”示范镇、示范村建设。潍坊市各级政府把“银龄安康工程”作为重点民心工程安排部署,市政府连续2年将“加快实施‘银龄安康工程’,3年内实现全覆盖”确定为民生实事,市政府督查室重点督查。菏泽市把实施“银龄安康工程”列入政府工作报告,列入市政府班子成员经济社会发展责任目标考核,市政府分管领导定期调度、定期督导。淄博市政府下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实施意见》,明确将“银龄安康工程”作为普惠保险业务加以推动。临沂市所有县区都建立了财政补贴制度,各级财政出资为老年人参加“银龄安康工程”给予补贴。
全省各地将“银龄安康工程”与精准扶贫相结合、与第一书记帮扶工作相结合、与“敬老月”活动相结合、与传统重大节日送温暖相结合,积极扩大社会参与面。东营市在每年“敬老月”期间都要向所有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印发倡议书,动员广大干部职工为家中老人购买“银龄安康工程”保险。济宁市结合孝德文化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活动,积极动员社会各界捐资为老年人投保,发动子女为父母投保,市老龄办专门筹资为贫困高龄老年人赠送保险,承担驻村工作的72个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为驻村老年人赠送保险。
随着这项工作的日益成熟,各市党委、政府不断深化基层基础,提升保障水平。潍坊市重视建立“银龄安康工程”三级服务工作网络,将县(市、区)建有“银龄安康工程”办公室、乡镇(街道)建有“银龄安康工程”服务站、村(居)建有“银龄安康工程”服务室作为重要任务。淄博市积极发挥基层老年协会的主体作用,积极做好“银龄安康工程”的宣传发动和解释工作,很大程度上消灭了长期存在的银龄安康“空白村”问题。德州市将全市工作重点由市、县、乡下沉至村(居),在全市建立起52个重点乡镇营销服务部,搭建形成了市县乡村四级服务网络。菏泽市积极推广保险村建设和社区保险驻点试点,总结出“集体统保”“互助补贴”等多种推广模式。
履行社会责任 提升保障服务水平
“银龄安康工程”不仅是老龄部门的“一把手”工程,也是中国人寿各级公司的“一把手”工程。中国人寿积极配合各级党委、政府工作,与政府部门建立工作联系协调机制,双方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部署各项工作,充分彰显国有企业的责任担当,依托覆盖城乡的网络和“人性化、便捷化”的服务,让被保险人及其家庭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来自政府的关爱和温暖。
2017年初,山东省老龄办和中国人寿“三司一行”开启战略合作,双方合作关系由单项发展成综合、战术发展成战略,充分发挥中国人寿集团内资源优势,形成统一协同优势,与老龄工作开展多领域、多层次、多渠道的深度互动,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对综合性金融与保险保障的需求,积极助力老龄系统拓展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打造“银龄安康工程”养老服务的“金字品牌”。随后,济南、淄博、烟台、潍坊、临沂、菏泽等市老龄办均与中国人寿各市分公司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老龄系统和中国人寿的合作关系得到进一步巩固深化。
为提高“银龄安康工程”实施和推进效率,中国人寿潍坊分公司专门设立了“银龄安康工程”会议室,双方定期召开联席现场或视频会议。威海、德州等市在中国人寿95519客户服务热线上专门开设了“银龄安康工程”咨询热线,快速处理老年人保险的投保、理赔以及投诉建议等。泰安市老龄办同中国人寿泰安分公司联合出台《2017年全市银龄安康工程推动方案》,县(市、区)老龄办全部下发了《专项督导通知》和《考核实施方案》。聊城市老龄办与中国人寿聊城分公司每年年初都会联合下发《银龄安康工程工作推动方案》,提出目标任务,细化工作措施,为“银龄安康工程”的加快实施不断夯实基础。
“银龄安康工程”能够得到社会的长期认可,与各级政府和中国人寿贴心的服务息息相关。东营、烟台、日照、莱芜、德州等市建立了“银龄安康工程”为老服务专员工作制,为老年人提供宣传政策、收缴保费、理赔服务“三上门服务”。中国人寿各级公司在客服平台设立“银龄安康工程”理赔窗口,为理赔工作开通绿色通道。建立“银龄安康工程”工作群,及时将理赔数据进行播报,便于县公司、县老龄办、公司客服和乡镇老龄办随时掌握理赔信息,同时公司优化理赔程序,有效缩短理赔周期。
在不断完善“银龄安康工程”服务体系的同时,各市老龄办和中国人寿也积极探索新路径新方式。菏泽市老龄办联合中国人寿在春节和老年节期间广泛开展了对理赔对象进行再救助和送温暖活动,并计划在各县(区)至少建设1所银龄之家,为当地老年群众生活引入养老、健康和意外伤害等方面的风险保障。中国人寿日照分公司2017年向全市3万名困难老年群众赠送了银龄安康保险,并以此积极引导社会多方参与到关注老年人群的事业中来,通过“政府赠、社会捐、子女送、个人买”等途径,确保让最需要的人群得到最及时的保障。以关爱老年人为主题,努力构建多层次、多元化、多项目的老年保障服务体系。
2018年以“银龄安康工程”实施10周年为新起点,各级老龄办与中国人寿将不断扩展“银龄安康”的服务内涵、品牌内涵,为山东老年人提供更为丰富的养老保障和生活服务。围绕保障人民美好生活这个核心、服务老年人这条主线,把老年人保险保障事业做好、做大、做强,不断造福山东老年人,为老龄事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