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立养老顾问点,建设老年宜居社区,增加养老机构及其床位数量……对于拥有483.60万60岁以上户籍老人、80.58万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的上海来说,这些都是开展养老服务工作、为老年人生活提供保障的方法。昨天,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6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关于检查本市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上海市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和《上海市养老机构条例》情况的报告,探讨还能为上海的养老服务做些什么。
104个街镇设养老顾问点
为了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发展养老服务工作,今年,市人大常委会对本市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上海市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和《上海市养老机构条例》的情况开展了执法检查。在检查中了解到,为了打通养老服务供需对接“最后一公里”,上海今年试点推出了“养老顾问”制度。老年人及其家属可以向“养老顾问”咨询养老政策,通过他们链接养老资源,请他们提供养老建议、甚至定制养老方案。
目前全市共104个街镇设立了养老顾问点,主要有三种类型:一种是街镇顾问点,设立在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或分中心内,由现有工作人员以及街镇养老工作管理人员担任养老顾问。另一种是居村顾问点,设立在居村委会办公接待场所内,由居村委会成员担任养老顾问。还有一种是专业机构顾问点,设立在社区专业养老服务机构内,由机构管理或服务人员担任养老顾问。
为了让老年人在家里住得安心,生活方便,上海正在建设老年宜居社区,推进与老年人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设施的改造。但由于该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系统性推进还做得不够。尤其是老公房加装电梯问题,虽经代表和群众反复呼吁,但进展仍十分缓慢。
因此,市人大常委会在会上提出,今后在推进老年宜居环境建设的过程中,要合理布局各类综合性、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和社区助餐点等便民服务设施,打造好养老服务圈,更好地满足广大老年人的就近养老需求。要加快社区和老年人家庭无障碍设施建设,大力突破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等瓶颈问题,为老年人生活提供力所能及的方便。
用好城乡各类养老资源
此外,为了满足想要入住养老院的老人们的需求,全市养老院正在按每年新增约6000张床位的速度扩容。检查报告指出,截至去年,全市共建成养老机构703 家、床位14万张,床位数占户籍老年人口数2.9%。预计2020年可实现“十三五”规划设定的16万张床位的目标。还将进一步优化床位结构,从主要关注失能老年人向关注失能、失智老年人并重。
检查中也发现,虽然市民对养老院床位的需求量很大,但部分养老院却存在床位闲置现象,特别是一些郊区农村的养老院,床位使用率偏低。根据现行《养老机构条例》,中心城区政府应当制定引导、鼓励辖区户籍老年人入住郊区养老机构的补贴措施,但从目前情况来看,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记者了解到,为了改变这一局面,上海将制定和落实鼓励中心城区户籍老年人入住郊区养老机构的补贴措施,统筹用好城乡各类养老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