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慧养老 > 动态
打通最后一公里,智慧养老开启“老有所养”新模式
作者:   来源: 陕西传媒网  2018-10-16

  编者按岁岁重阳,今又重阳。菊花绽放让人气爽目悦,出游赏秋让人心静神怡,吟诗作赋让人在对人生的回味中萌生感慨。因为有了重阳,人们有了“芙蓉金菊斗馨香”的逸兴,有了“遍插茱萸少一人”的惆怅。 
  重阳节为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蕴含着长长久久之意。这一天,全社会都会开展敬老、爱老、助老活动。 
  目前,我国已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空巢老人”“失独老人”“留守老人”“老漂一族”等问题日益凸显,亟待解决。与此同时,“银发经济”等新话题又持续引发热议。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让所有老年人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老有所养,需要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完善;老有所依,需要给予老年人更多的精神慰藉;老有所乐、老有所安,需要给予老人更多的关怀与体贴。 
  今年重阳节,陕西日报社会新闻部推出主题策划,从养老政策、精神养老等多角度切入,探讨社会养老、敬老面临的现实问题。 
  青春易逝,韶华难再,每个人终将老去。关注老年人,就是关注我们的明天。
  “小爱,请帮我把空调温度调至26℃。”10月13日,在位于咸阳市渭城区渭阳街道三普社区的陕西瑞泉智慧养老服务中心智能家居体验室里,工作人员张勇在给记者演示声控机器人小爱。“这是我们智慧养老服务的特色之一,非常方便。”张勇说。 
 
  养老服务走出新路子
 
  “智慧产品的应用,让我的生活更方便、让我的心情更愉悦,智能腕表等设备也让我的健康更有保障。有了智慧养老服务中心,我的生活不仅不给子女添麻烦了,还多了很多乐趣。”80岁的三普社区群众殷芳琴激动地说。 
  记者获悉,咸阳市渭城区目前已经建立起“社区依托、机构补充、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框架,走出了一条颇具特色的居家养老新路子。 
  按照“居家养老+互联网+多元服务”的理念,渭城区组织30多家信息化企业共同研究开发了虚拟养老平台“e养天年养老院”,向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企业购买服务,老年人可通过拨打12345热线电话提出养老服务需求,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中心经“e养天年养老院”平台协调处理,派遣专业人员上门为老人提供家政服务、医疗保健、物业维修、日间照料等专业养老服务。 
  “截至目前,健康机器人、惠民工作站、环境实时监测仪、智能充电桩、智能洗衣柜、智能家居等智能服务设备已全部启用。”渭城区社会服务中心常务副主任孙晓静告诉记者。 
 
  打通养老服务“最后一公里” 
 
  智慧养老是指利用信息化手段、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搭建面向老年人群体的服务系统与信息平台,为老年人提供实时、快捷、高效、低成本的物联化、互联化、智能化的养老服务。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国家老龄产业规划的实施,智慧养老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智慧养老让养老服务和家政、物业、餐饮、物流等诸多行业对接起来,老年人所期盼的“人在家中坐,服务上门来”的养老体验成为现实。记者走访我省一些智慧养老服务中心了解到,目前,一些老人可以通过佩戴智能手环等设备,实现实时定位、紧急呼叫、自动报警、健康管理等功能;还有一些社区针对独居老人,设置了智慧门禁系统,通过远程监控、控制门锁系统相连接,预警陌生人入室行骗,保障老年人的安全。 
  “我们目前在民政部门的指导下,为服务中心辐射半径内的低保老人、‘空巢老人’及失独老人免费发放具有紧急呼叫、位置服务、社区服务等功能的智能手机,方便他们的信息及时进入我们公司的数据库。”陕西瑞泉智慧养老服务中心运营总监张启晟说,每位老人都具有一个关于其身份的唯一标识,一旦发现健康数据波动或突然摔倒等情况,可在第一时间定位其位置,并由养老机构工作人员或社区服务人员第一时间前往提供帮助。智慧养老就是把专业化、个性化的养老服务送进社区和家庭,打通居家养老服务“最后一公里”。 
 
  智慧养老服务产业方兴未艾
 
  智慧养老服务产业具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和产业前景,老年人生理健康、心理慰藉和生活照料是智慧养老的主要内容。但从整体来看,智慧养老作为新兴业态,尚处于初级阶段,其发展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 
  记者了解到,目前,智慧养老服务正在全省各地积极探索,创新运营。各级政府密集出台政策,在技术研发、产品应用、服务运营和资金支持方面加大政策措施力度,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入,促进智慧养老服务产业加速发展。但是由于认识不到位、行业标准缺失等问题,智慧养老服务产业面临着盈利模式不清晰、养老项目融资困难等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 
  “一方面,有的老人对新型智能型的电子产品接受度不高,智能手机不太好推广。另一方面,具有公益服务性质的公司员工待遇相对偏低,工作人员相对紧缺。”在谈到面临的问题和现状时,西安市碑林区环城南路社区一家智慧养老服务中心负责人魏星感慨地说。 
  魏星建议,政府部门、养老机构应多从用户的需求角度考虑养老服务业的内涵与发展,仔细调查研究省内外养老服务业的新动向,积极进行养老服务大数据工程建设,搭建全省互联、上下贯通的老龄工作信息化平台,推进智慧养老发展,促进产业升级,为全省的老龄事业和养老体系建设作出贡献。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