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衡水市“银发一族”再就业或成新趋势
作者:   来源: 衡水晚报  2018-11-07

  随着人们平均寿命的延长,退休不再意味着年老,而是开启新生活的标志。在我们身边,就有这样一群人,虽然他们已经退休,但依然选择回归工作。或是借打工延续和发挥自己的特长,或是为了减少对儿女的依赖,同时提高收入……无论出于怎样的考虑,“银发一族”退而不休,或已成为一种新趋势。
 
  退而不休发挥余热书写最美“夕阳红”
 
  今年62岁的陈女士从衡水市某企业退休后,在主城区一家事业单位找了份保洁工作,如今已经干了快10年了。对于这份工作,尽管辛苦,陈女士却觉得比闲在家里要强很多。
  “女儿在外地成家立业,不用我们操心。刚退下来那两年是想好好享享清福的,可旅游、健身等‘退休梦想’一一满足后,心里还是有些失落。每天闲呆着无所事事,感觉整个人都呆傻了,不如出来找份工作。”保洁工作其实工作量不小,每天单位职工上班前、下班后,陈女士就要赶到单位,负责把七层楼的卫生清理干净,每次基本要忙活两三个小时。单位领导也曾担心陈女士的身体受不了,可陈女士总笑着说:“不累!就这点活儿,活动活动,对身体很好!”
  和陈女士一样,不少人退休后打工是为了晚年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在挣钱、补贴家用的同时,更多的是体会一种工作的快乐。68岁的刘先生年轻时就热爱书法绘画艺术,多年来一直勤奋练习,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之后,和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研习切磋技艺,慢慢地在圈子里小有名气,如今不断有人及商家找他求字求画。“我觉得自己身体还行,精力也是有的,必须找点儿事做。一些朋友求字画尽管给的报酬也不高,但这毕竟是我自己热爱的事业,干得也挺开心。”刘先生说,他准备把个人的一些收藏作品拿出来办个书画展,以笔墨会友,交流提高,陶冶情操,做好了也是自己晚年的一个“事业”。
 
  专业人士大多被返聘无特长者遭遇“冷板凳”
 
  很多人虽然到了法定退休年龄,但是身体健康、思维敏捷,再加上多年丰富的工作经验,用人单位会返聘这部分人继续发挥余热,也有一部分人自己主动选择去其他单位再就业。
  今年63岁的沈先生,曾在一家学校从事教学管理,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退休前就被很多学校争相“抢订”。退休后,他接受了一家私立学校的高薪聘请。“像以前一样,每天按时上下班,但我并不觉得累,相反感觉很充实、很有价值。”也许正是忙碌的生活给了沈先生更多的活力,使他看起来比同龄人更显年轻。年近七旬的张先生曾是一家医院的儿科医生,退休后本想安享晚年,可经不住领导再三邀请,又被返聘到医院。相比之前,张先生的工作要轻松一些,一来不做科室主任了,二来不用天天坐班。周一到周五每天只坐诊半天,周六出个专家门诊即可。这样的工作量,张先生感觉比较满意,既能享受退休后的悠闲,又能发挥余热。
  走访中了解到,像沈先生、张先生这些从容再就业的“银发族”,大多有一技之长。他们主要从事技术、顾问、管理等工作,多集中在专业性强、年轻人一时无法替代的岗位。记者发现,其实,老年就业市场一直存在着冷热不均的问题。像从事法律、教师、财会、医务等行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凭借丰富的经验和之前积累的人脉,退休后反而更“抢手”。有相当一部分无技能的退休人员,只能从事一些保安、仓管、保洁等简单的工作,甚至因为年龄和身体的原因,很难再找到合适的工作。记者走访中发现,很多单位在招聘时,鲜有要招老年人的,年龄多要求在55岁或60岁以下。
  60岁的周女士夫妇退休后,帮忙带孙子,如今孙子已经上了小学,中午上托管,她和老伴儿每天除了接送孙子上下学外,大部分时间无事可做,周女士觉得这样的生活太单调了。经过反复思考,她决定让老伴儿负责接送孙子,她出去找个力所能及的活儿。可不想,由于没什么特长,四处碰壁。看到小区附近新开的小饭馆招聘,周女士前去应聘,却被告知因为年龄太大,一旦出现意外,饭馆负不了这个责任。到小区周边的写字楼里打听有没有需要保洁的,也被告知一般保洁人员年龄多为60岁以下。
 
  再就业存在多种隐患提醒“银发族”学会维权
 
  根据全国老龄办2018年初发布的数据及相关资料,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2.4亿。其中,有27%的人,虽然已经达到了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但仍然在工作。原本应该儿孙满堂、颐养天年的“银发一族”选择“再就业”,已经成为就业市场上一支不可小觑的队伍。
  有业内人士指出,在老龄化的浪潮下,“银发族”再就业,将成为一种新趋势。老年人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不仅可以增加收入,还可以实现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体现老年人的自身价值。有专家表示,老年人再就业可有效防止退休综合征,对其心理非常有益。
  而一些企业从用工成本、技术娴熟度等因素考虑,也愿意聘请退休职工,甚至在一些特殊领域,“银发族”比年轻人更受用人单位青睐。然而,在老年人再就业的高涨热情下,我国配套政策、法律规范亟需健全等问题也走入大众视野,需要引起社会关注。通过咨询相关部门,记者了解到,目前尚未有机构专门研究和解决老年人就业问题。
  目前,我国关于退休年龄的规定仍使用以前的法律规定,即:国家法定的企事业、机关、团体工作人员退休年龄为:男职工年满60周岁,女职工年满5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需要提醒的是,超过退休年龄再就业,老年人与单位形成的是劳务关系,而劳务关系是不受《劳动合同法》保护的。对于用人单位而言,因为没有工伤保险的保障,雇用退休人员存在一定的风险,单位对此也要引起注意。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未将退休再就业人员纳入保护范围,用人单位和返聘人员不能依据相关劳动法律主张权利和承担义务。由于缺乏配套的老年人才市场引导机制,老年人再就业一般都是靠朋友或者熟人介绍,而通过这种“地下操作”的找工作方式,老年人十分容易吃“哑巴亏”,遭遇年龄歧视、随意解雇等问题。此外,许多老人没有和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协议,一旦出现纠纷,其加班补偿、解除合同补偿等相关待遇难以获得法院支持。
  对此,法律人士建议广大老年朋友,退休后重返岗位,在与用人单位签署书面合同时,与单位约定好明确的工作内容、报酬、医疗、加班补偿、劳动保护等权利义务规定,同时,做好相关材料的保存工作,增强证据意识,维护好自身权益。一旦发生纠纷,不要忍气吞声,要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权。希望“银发族”发挥余热的同时,也能度过一个幸福的晚年生活。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