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养老覆盖偏远乡村
泉州市民政局养老事业科负责人介绍,早在2012年,全市便已实现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全覆盖。随后,泉州在全省率先推动创建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站(农村幸福院),截至目前已建成1180家,全市行政村为2055个,占比57%。2019年可增至60%以上,提前一年完成省、市养老补短板目标任务。
各服务站(农村幸福院)通过有偿、低偿、无偿、志愿者服务和商业服务网点加盟等方式,开展老年人生活照料、康复护理、文化娱乐、集中用餐等居家养老服务。老年人也能在其中开展身体力行的互助式活动,化解“空巢”老人孤独感。该负责人表示,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站(农村幸福院)的建设和运作,每年都会被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中。
提升敬老院专业化服务
“敬老院建得多,建得快,但是入住率还不够高,另一方面就是服务的专业化还要再提升。”该负责人表示,全市目前建成乡镇敬老院109所,基本达到服务全覆盖。此外,多地行政村也因地制宜,建起村级敬老院,提供多样化互助养老服务,实现“离家不离邻,离户不离村”。
为扶持养老机构健康发展,泉州鼓励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通过“公建民营、政府购买服务、无偿提供服务用房、运营补助、以奖代补”等方式参与养老设施运营。不久前,泉州市养老服务组织孵化基地正式揭牌,为全省首创。目前,已有11家(含2家台湾机构)专业化养老服务组织正式入驻,旨在壮大养老服务组织,提升养老服务品质。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
每月20日,晋江磁灶下灶村4个自然村的520多位老年人,都喜滋滋地拿着一本“领银证”,赶到居家养老服务站,领取一笔养老金,60岁以上150元,70岁以上200元,80岁以上250元。村老人的这份福利,已持续22年,全村老人累计领取养老金1241万多元,而这些钱全部来自下灶村社会各界的爱心捐款。
“曾经踊跃捐款的村民,现在轮到他们领福利,都开心不已。”下灶村委会办公室工作人员冯春木介绍,1996年,时任下灶村党总支部书记的吴海水简办父亲丧事,用省下的资金创建了“下灶村老年人福利基金会”,每月给村里60岁以上老人发放养老金。此后每年,在村两委的带头捐资下,大家踊跃捐款,将这一互助养老模式延续至今。
市民政局养老事业科负责人表示,养老事业的发展,政府引导很重要。此外,一方面需带动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提升养老服务水平,另一方面,也要发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形成互助养老新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