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市60岁以上老人已达37.58万人,占总人口的16.88%,目前成为全疆老龄化最快的城市。
随着人们平均寿命的延长,退休不再意味着年老,而是开启新生活的标志。在我们身边,有一群已经退休的人,依然选择回归工作,或是以打工发挥自己的特长,或是为了减少对儿女的依赖,同时提高收入……“银发一族”退而不休。
力所能及服务行业找天地
从国有企业退休的赵英兰,现在成了金牌保姆。“儿子在外地成家立业,不用我们操心。刚退休时是想好好享受生活的,可旅游交友、种花养草等‘退休梦想’都满足后,心里还是有些失落。每天闲着无所事事,不如出来找份工作。”
今年59岁的赵英兰,退休后做过家政、保姆等工作,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觉得累了就休息,闲了再干。
“我挑个聊得来的雇主,能解除孤独感,还能赚点钱,我觉得很充实。”赵英兰说,她的工作主要是做饭、家务、陪老人聊天,这些事就算自己在家也要做,她并不觉得辛苦。
走访中,记者发现,在家政、保姆、商超导购、医院陪护、餐饮服务、环卫保洁等低门槛的服务行业中,老年人占一定比例。
从事家政服务行业多年的于建龙说,家政服务行业市场需求量大,人员流动性也大,保姆长期缺人,且平均工资在4000元以上,工作难度不大,对年龄的要求比较宽泛,40岁-55岁的阿姨最受欢迎。
除了育婴师、月嫂等专业型保姆,年轻人干这行的比较少。相比之下,老年人的优势在于细心、负责、有热情,对薪酬的满足感比年轻人要高,对工作内容很少抱怨。
于建龙有几个长期保持联络的老年再就业群,最长的已有10年之久,他们不仅自己干,还会介绍身边的人,雇主也比较满意。
技术人员重返岗位受欢迎
很多人到了法定退休年龄退休,因为身体健康、思维敏捷,再加上有丰富的工作经验,用人单位会返聘这类人才,继续发挥余热。
咸君才2012年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退休,在职时,他主要负责创业培训等相关工作,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
身为国家级创业培训师,退休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邀请他到全疆各地的创业培训师资班授课,自治区级、市级创业大赛也争相请他担任评委。
“不断学习掌握最新政策,给大家讲课、辅导,我感觉很充实、很有价值。”咸君才说,自己有退休工资,代课费、评审费并不是他继续工作的目的,只是想利用专长帮助年轻人,也体现自己的社会价值。
市就业服务管理局相关人员说,像咸君才这样有丰富阅历和经验的退休人员,能很好地结合实际为学员们分析成功的案例、失败的教训,这种优势是很多人短期内无法替代的。
记者走访中了解到,从容返岗的技术型“银发族”很抢手,高精尖技术型人才更是行业里的“香饽饽”。
64岁的赵金龙是一名在石油化工设备检修一线工作了40多年的钳工,被新疆中泰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返聘,继续担任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的负责人,仍然按级别拿年薪。
“现在身体还行,工作完全能胜任,我有这么多年经验,技术过硬,能继续为企业服务实现自身价值,我觉得很有意义。”赵金龙说,以前他还参与机器检修,现在更多地是传帮带一线工人,为企业培养人才。
老有所为体现社会价值
记者走访了乌鲁木齐市的多个社区,发现老年人退而不休的现象普遍存在。水磨沟区景泉社区退管专干吴巧云告诉记者,社区登记在册的退休人员共有100多人,其中有20多人退休后选择工作或是参与公益服务,丰富自己的老年生活。
而在沙依巴克区炉院街社区情况也相似,炉院街社区党总支书记袁勇说,辖区有200多名老年人,退而不休的有60多人。
根据全国老龄办2018年初发布的数据及相关资料,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2.4亿,其中有27%的人,虽然已经达到了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但仍然在工作。
市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办公室相关人员说,对于老年人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发挥余热,适当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是持鼓励态度的。这不仅可以缓解社会压力,增加老年人收入,还可以实现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体现老年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