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大内司委建议:完善老年人养老支付体系
作者:   来源: 新京报  2018-11-23

  今天上午,北京市副市长王宁代表市政府在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上作了推进居家养老健康服务情况报告。
  报告指出,居家养老健康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是面临群众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亟待解决。
 
  挑战:服务责任边界有待明确
 
  副市长王宁介绍,居家养老服务涉及政府、社会、家庭、个人各方面的职责任务。目前,居家养老健康服务尚处于发展初期,政府保障什么以及保障到什么程度;社会提供的居家养老健康服务,哪些由政府购买,哪些由家庭和个人支付以及如何确保服务质量和安全等问题,都需要深入研究。
  此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数量和人员不足;医疗服务体系与养老服务体系如何无缝对接;居家上门服务的标准和医疗人员的安全等问题都在报告中提出。同时,报告还指出,社会资源介入不足,社会力量的参与仍有待调动。
 
  建议:健全医养衔接机制,完善老年人养老支付体系
 
  北京市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主任委员陈永介绍,常委会于年初成立了由常委会委员和代表组成的调研组,调研共收集整理各方面意见建议301条并向市政府反馈。
  内务司法委员会认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有了框架和雏形,但康复医院、护理院、护理站、安宁疗护机构总量偏少,人才短缺。陈永介绍,截至2016年底,全市经评估认定的失能老年人数约16.5万,但康复、护理和安宁疗护床位仅有6000余张,远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长期护理服务需求。
  对此,内务司法委员会提出,一是建立健全医养有效衔接的体制机制,整合各类资源,补齐前端健康指导、疾病预防和后端安宁疗护的短板,突破医养结合的政策障碍和壁垒,加强医养结合信息整合。
  此外,要积极构建居家养老健康服务监测评估体系和老年康复护理体系,完善老龄大数据,重点做好家庭保健员培养、居家失能老年人家庭照护人员培训和赡养人探亲休假保障等工作;完善各类服务机构开展上门医疗卫生服务的项目类别、定价机制、服务标准及风险评估保障制度,并继续大力支持各类康复医院、护理院、安宁疗护机构的发展建设。
  同时,要着力提高医疗卫生机构为老服务能力,积极引导社会力量投入,加大对农村地区资金、人才等政策扶持力度。政府及相关部门要统筹政策、财政、金融、设施等资源,积极引导社会力量投入居家养老健康服务产业。
  内务司法委员会还建议,应深刻认识建立长期护理保障制度的重要意义,完善老年人养老支付体系。在子女尽赡养义务和基本养老、基本医疗社会保障的基础上,建立以长期护理保险为支撑,以居家养老服务补贴和重点人群兜底保障制度为补充的长期护理保障制度。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