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养老助残卡新规定啦!明年起,60-64岁老人将享受这些优待
作者:   来源: 地方养老  2018-11-26

  新修订的《北京通—养老助残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原《北京通—养老助残卡管理办法(暂行)》(京民老龄发〔2016〕431号)同时废止。  
  刚刚(下午2点),市民政局召开发布会,对新《办法》进行详细的政策解读。从明年1月1日起,本市60-64岁老年人可以正式持卡享受免费乘公交、逛公园等优待政策。
 
  为什么叫“养老助残卡”
  
  “北京通-养老助残卡”(以下简称“养老助残卡”)是北京市老年人享受社会优待、社会福利、社会服务等政策与服务的身份凭证,是一张集金融借记、津贴补贴发放、市政交通一卡通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智能化卡。
  该卡于2017年1月1日全面启用,截至 今年10月31 日,已为65周岁以上老年人累计制卡280万张,有效持卡数254万张,其中北京市户籍老人约218万张、外埠常住老人约36万张。
  2018年还为超过110万60-64周岁老年人集中制发卡。预计到年底,总发卡量将超过390万张。
  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养老助残卡”的名称来源于本市从2009年开始实施的“九养”政策,明确建立了居家养老(助残)服务制度,向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和残疾人发放养老助残券,并于2015年将“养老助残券”电子化为集多功能于一体的智能化“养老助残卡”。
  持卡人因此获得政府提供的各项社会优待与社会服务,尤其是居家服务领域的各项政府购买服务、优待优惠服务。
  民政部门在实施各类保障、优待、救助等政策中,将老年人、残疾人、困境儿童等各类保障人群的政策统筹规划,并统一通过养老助残卡实现服务管理。
 
  修订内容包括啥
 
  今年,本市对当前的优待政策进行改革调整,现拟将免费乘坐市域内地面公交车、游览政府办公园景区的优待条件由65周岁扩大到60周岁。
  市民政局、市老龄办等相关部门对原《北京通—养老助残卡管理办法(暂行)》进行修订完善,形成并出台了《北京通—养老助残卡管理办法》。
  新的《北京通—养老助残卡管理办法》主要修订以下内容:
  ■扩大了优待政策的年龄范围
  去掉了原暂行办法中免费乘坐公交、免费游览公园景区的65周岁的年龄限制,60周岁及以上本市户籍及办理了居住证的外埠老年人,均可持养老助残卡享受公交、公园与景区优待。
  免费乘车范围为:除旅游观光线、定制公交等多样化服务专线以外的北京市市域内公交运营线路(出市域范围按公交管理规定缴费)。
  免费游览公园、景区范围为:市、区级政府投资为主并运营管理的公园、景区等(国家法定节假日和举办大型活动期间按优待场所相关管理规定执行)。
  ■延长了市政交通一卡通功能的有效期时间
  养老助残卡的市政交通一卡功能的有效期时间由一年延长到两年,并增设了多条延期办理渠道,持卡人可在两年有效期前到制卡银行网点、自助延期终端或通过手机APP等方式办理延期。
  ■延长了提前办卡时间
  老年人申请办卡时间由原来“提前三个月”延长为“提前六个月”,以保障老年人有充足的时间申领制卡。
  ■明确了申请与管理规范
  进一步细化和明确了京籍(包括驻京部队离退休军人)、外省市、常住外埠离退休军人、港澳台、归国华侨及外国老年人申请北京通-养老助残卡所需出示的证件种类和名称。
  特别提醒
  ■乘公交逛公园请记得刷卡  
  持卡老年人乘坐地面公交车时,上、下车须按规定分别刷卡。若拒绝刷卡,乘务人员有权拒绝其享受乘车优待功能。
  持卡老年人游览公园、景区时,在装有刷卡设备的公园须刷卡入园,若拒绝刷卡,工作人员有权拒绝其享受游览优待功能。
  在没有刷卡设备的公园、景区,按照各公园、景区管理要求入园。
  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解释,刷卡乘车是财政保障优待政策精准补贴的前提,财政需以此为依据为广大老年人向公交公司支付乘车费用。本市目前的公交车基本是无人售票车,无法人工统计上、下老年人数和乘车路段,为精准核算补贴费用,北京通—养老助残卡采用刷卡方式来计次、计费。
  这也是我国大部分地区采用的办法,希望广大老年乘客履行乘客义务。而且,老年人刷卡乘车,也有利于对服务进行改进。比如在老年人出行多的线路上可配备更多的低底板车辆,便于老年人上下车;在公交车辆上设置更多的“老、幼、病、残、孕”专座数量;在有条件的公交车站安装更多的老年人候车座椅,开辟老年人上下车“绿色通道”等。
  如果有些老年人行动不方便,可以在同一个门、同一个机具上下车刷卡,也能实现计次,并不影响使用。
  老年人乘车影响早晚高峰?并没有!
  常有人吐槽:老年人免费乘公交对早晚高峰造成影响,真的是这样吗?乘车数据说明了真相。
  据统计,自2017 年1月1日至2018年9月30日,全市老年人享受免费公交约 6.69亿次,日平均约102万次左右,今年9月份达到历史最高值的4203 万次。今年前9个月,朝阳、海淀、西城、丰台四个区刷卡乘车排名靠前。人数占全部养老助残卡的50.62%,刷卡笔数占全部养老助残卡刷卡笔数的 57.97% 。
  老年人在出行时间上,工作日乘车高峰在9:30-10:30间,非工作日在10:00—11:00间,09:30至11:30 达到全天的出行峰值,此后缓慢平稳下降,正好错开了城市早高峰(06:30 至 08:30),无明显晚高峰。
  数据显示,养老助残卡上车刷卡占全市总量的10%左右。老年人出行正好与城市早晚高峰错开,未对早晚高峰地面公交运力造成明显影响,相反却与城市地面公交客运出行形成一定的反补关系。
  而且,老人出行集中线路与公园的关联性较强, 并不在交通压力比较大的二环、三环、四环路,未对城市拥挤线路构成明显运营压力。
  以今年9月为例,养老助残卡刷卡笔数排名前十名的公交线路分别为1路、57路、快速公交4线、52路、运通101、88 路、运通104、5 路、109 路及特 11 路。上下车站点集中在公园景区活动场所、医院周边。
 
  这张卡都能干嘛
 
  ■优待功能
  老年人持卡享受本市各类社会优待政策,刷卡免费乘坐市域内地面公交车、免费游览政府办公园和景区,此功能仅限本人使用,满两年后每两年办理一次延期。
  ■借记功能
  北京通-养老助残卡具备银行借记卡功能。借记卡功能激活及使用参照制卡银行相关规定执行。
  ■政策性功能
  北京通-养老助残卡内设金融账户和额度账户,可用于本市各类老年人福利津贴补贴发放,老年人持卡享受居家服务优惠等相关养老服务政策。
  ■市政交通一卡通的基本功能
  该卡具有普通市政交通一卡通的基本功能,在指定的充值网点充值后,也可用于非优待范围的其他市政交通一卡通应用领域(如轨道交通、小额支付等)。
  ■身份识别和个人数据归集
  养老助残卡以北京通号为唯一识别号码,将持卡人在多部门的政策信息进行了科学归集,有利于老年人通过卡精准享受政府的各类政策。养老助残卡通过二维码存储了个人信息,能够精准识别持卡人身份。
  同时,养老助残卡的卡面上还显示了持卡人出生年月,亦可用于其他领域获取社会优待的身份识别。
 
  卡的申请与发放
 
  ■当前办理渠道保留至今年底
  (1)社区申请
  老年人可到所在社区申请办卡、补充采集信息,由社区在养老助残卡信息采集系统中补充录入制卡信息,推送业务系统进行补充制发卡。
  (2)线上申请
  本市户籍老年人可直接登陆北京市民政局官方网站(http://mzj.beijing.gov.cn/)点击“60-64岁老年人信息采集”模块上传制卡信息,也可通过“北京通e个人”APP上传制卡信息,补充制卡。
  由于至今仍有部分老年人还未申请办卡,上述集中办卡渠道将保留到2018年年底。
  自2019年1月1日起,老年人可到就近的北京农商银行营业网点申请办卡,由银行制发卡。
  ■2019年1月1日后的办理方式
  明年1月1日起,60周岁及以上的北京市户籍老年人和持北京市有效居住证的常住外埠老年人,可在满60周岁生日前6个月内,持有效身份及户籍证件和近期一寸标准白底彩色电子照片到北京农商银行任意网点申办,京籍老人也可通过官方网站申请,制卡周期为审核通过后40个工作日。首次办卡免费。
  ■有效证件种类如下:
  1.京籍老年人:居民身份证、户口簿。
  2.外省市老年人:居民身份证、居住证。
  3.常住外埠离退休军人:身份证件、在京居住6个月以上的证明。
  4.港澳台、归国华侨:(1)护照、港澳居民往来内地通行证、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2)《居住证》或居住6个月以上的《临时住宿登记表》。
  5.外国公民:(1)护照;(2)《外国人永久居留证》;(3)《居住证》或居住6个月以上的《临时住宿登记表》。
  关于照片的注意事项:符合办卡条件的老年人在申请时,如认可人口数据系统中的照片作为卡面照片,无需重新提供照片;如想使用新照片作为卡面照片或是人口数据系统中缺少照片,申请人需自行补充近期一寸标准白底彩色电子照片一张。
  ■临时卡也能乘公交逛公园
  北京通—养老助残卡如有丢失,持卡人应及时挂失,具体挂失程序按照制卡银行规定的程序办理。
  老年人在申办或使用北京通—养老助残卡过程中,因制卡失败或技术性损坏等原因未能及时领取或使用卡片,可向制卡银行免费申领临时卡。
  临时卡采用实名制办理,使用时须附持卡人照片,制卡时间为5个工作日,有效期为2个月。具有公交、公园刷卡功能,过期失效。临时卡不能办理挂失、补办业务。北京日报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