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N”打通养老服务“最后一公里”
作者:   来源: 绵阳日报 ​  2019-01-25

  养老是个大课题,尤其是农村养老存在诸多难题,譬如养老基础配套设施不健全,农村老人缺乏可靠的经济来源、生活得不到悉心照料等。近年来,安州区以农村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为导向,不断提升全区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服务水平,积极探索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形成了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1+N”模式,有效地整合资源,满足了老年人多元化、便捷性的养老服务需求,实现共建共管、资源共享,切实增强了老年朋友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现场:桑榆晚景无限好
 
  数九寒天,走进河清镇养老服务中心,院落整洁,窗明几亮,暖意浓浓,被褥叠得整整齐齐,生活用品摆放得错落有致。娱乐室内,老人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饶有兴致地打着牌、下着棋,还有的老人在屋内看电视。
  午餐时间到了,荤素搭配、营养均衡,饭后散散步、聊聊天……虽是寒冬,但中心的老人们每天的生活怡然自得。
  “我们建立了试点片区60岁以上老人信息数据库,收集整理基本信息,进行数据分析,为开展养老服务提供数据支撑。同时,建设视频监控系统,实现对区域内3个养老机构、57个养老服务站、点视频信息的调看、存储和查询。”河清镇民政办主任杨文德告诉记者,中心还通过先进的呼叫系统、信息管理系统和周密的线下保障系统,实现老人在紧急状态下的紧急抢救和日常安全探视服务。
  河清养老服务中心是安州区积极探索构建“1+N”农村养老服务新模式的成功典范。如今,河清区域养老服务中心的面积从2007年的500平方米到现在的6000平方米,增加了12倍;入住老人由原来的14人到现在的120多人,增加了近10倍。
  省民政厅和市民政局以河清镇为试点,辐射永河镇、迎新乡,建起“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形成以河清养老服中心务为中心,永河、迎新敬老院为分中心,村为站、组为点的养老服务体系,成为全省民政部门学习和推广的榜样。
 
  声音“我们都愿意在这里养老”
 
  一副老花镜、一本书、一册摘录、一个书夹、一支笔,便是80岁的崔定松大爷一天最爱的消遣。每天早晨5、6点起床,刷牙洗脸后,做个起床操,舒展筋骨,阅览书籍、摘录笔记;午后跟大伙儿在一起聊天、看电视;晚上还有唱歌、讲故事等集体活动,生活悠闲自在。崔老酷爱书法,书画室里有不少书法作品都是出自他之手。
  崔老爱写字,而75岁的陈加荣老人则是位音乐“发烧友”。“这里很好,交到了很多志趣相投的朋友,还可以一起唱歌。”陈老说着便哼起了歌。“我们在这儿生活很好,都愿意在这养老。有吃有喝,很多老人在一起聊天,感觉不孤独,天天过得有滋有味,儿女在外打工也放心。”崔老乐呵呵地说,他已经入住十余年了。“遇上这么好的政策,真是件幸事!”“养老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比亲人还亲!”“如今我生活有人照顾、吃饭有人操心,真是打心底感谢党和政府!”……面对中心贴心服务,许多老人发出由衷感叹。
 
  新闻链接
 
  有句诗道:莫道桑榆晚,为霞红满天。老人们一个个精神矍铄,透着发自内心的幸福劲儿,其背后反映出安州区养老工作真抓实干、准确务实的日常积累。
  近年来,安州区按“以点代面、试点先行,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思路,形成了全区上下齐抓共管、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依托现有资源、人才建立服务队伍,确保工作推进和服务落实,初步摸索出具有安州特色的“1+N”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新模式。确定河清区域为试点单位,在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下设了30个村级养老服务站、27个组级养老服务点,形成三级农村养老服务网络。整合资金500余万元,村级活动阵地27个,服务队伍95个,有序推进试点工作。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