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垫江县积极推行“智慧救助”工作,通过建立智慧系统、健全工作机制等手段,促进社会救助工作便捷化、规范化和精准化。
一是建立三大系统,救助更便捷 建立线上救助系统。利用“互联网+”建立社会救助掌上通APP线上救助系统,让群众“只跑一次”。一方面,群众通过手机掌上通可申请社会救助,全年共收到救助申请201起,审核通过176起,救助金额55万元。另一方面,通过线上报案理赔开展惠民济困保工作,对非集中理赔的死亡、小额意外和学生重大疾病全部实行掌上通报案,全年共接收报案589起,审核通过556起,群众获得理赔金48万元。
建立公示查询系统。自主研发社会救助公示查询系统,终端配置到全县26个镇级公共服务中心、县城主要社区、县行政服务中心和民政局救助大厅。坚持每月更新数据,实现救助政策、救助对象、救助金额“三公开”。同时,群众通过该系统可以查询救助进度和结果,模拟申请社会救助。
建立特困智能管理系统。为24个特困供养机构建立智能管理系统,统一安装视频监控系统、无线智能呼叫系统和特困人员定位系统,建立了县、乡两级管理服务平台。配套600万元对特困供养机构进行清单式的提档升级改造,为每个特困供养机构配置了护理床、轮椅、热水器和不锈钢厨具设备,为每个房间安装了空调。
二是健全三项机制,救助更规范 健全协调办理机制。一方面,健全了金融资产查询制度。县民政局与县辖区9家银行签订“救助核查”协议,对救助对象及家庭成员的银行存款等金融信息进行了全面核查,2018年共核查6万余人,取消低保980户、临时救助402户、医疗救助35人。另一方面,健全“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机制。各乡镇(街道)建立社会救助服务窗口,落实专人负责,实现“社会救助”窗口上联相关部门、下接基层群众,前台一门受理、后台转办分办,确保困难群众“求助有门,获助及时”。
健全主动发现机制。构建以县、乡、村“三级联动”为基础,社会组织、志愿者、社工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主动发现网络队伍。通过入户走访、群众反映、掌上通反映等途径主动了解收集困难群众信息,特别是遭遇突发事件的急难事项线索,开展调查登记并及时上报。
健全专业介入机制。积极探索实践社工介入社会救助,为社会救助对象提供专业化、整合性的社会服务,满足服务对象个性化、多元化的现实需求,实现了从“授人以鱼”向“授人以渔”的转变,从“输血”向“造血”的转变。
三是突出三个抓手,救助更精准 抓宣传。全方位、多渠道、多形式地向社会各界广泛宣传社会救助政策。2018年共印发宣传单20万余份,宣传年画10万余张,宣传袋5万余个,发放宣传手册2万份,同时,汇总印制民政政策问答读本20万余本分发到相关家庭。
抓公示。统一印制低保公示海报在人流集中处张榜公示低保对象,同时充分利用垫江社会救助微信公众号、各村(居)务微信公众号等进行公示,增加工作透明度和群众监督力度。
抓服务。除传统的资金救助外,探索从救助对象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进行救助。县民政局与三个专业的志愿组织和五个社工机构签订志愿协议和社工服务协议,为救助对象提供照料护理、康复训练、定期走访、能力提升、心理疏导等关爱帮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