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九龙坡区探索推进养老服务新路径
作者:   来源: 重庆民政  2019-01-28

  作为全国第二批、重庆市第一个中央财政支持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地区和全国首批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城市,九龙坡区在探索建立新时代养老服务体系过程中,逐步形成多种养老方式互为补充并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
 
  一是加强政府主导,突出规划引领
 
  2018年底,九龙坡区户籍人口95.18万人,其中60岁以上22.07万人,占比23.18%,老龄化问题十分突出。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九龙坡区加强顶层设计,强化规划引导,研究制定《九龙坡区养老设施专项规划(2015-2020)》,到2020年,实现全区城镇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100%,农村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80%,力争实现城市社区20分钟和农村社区30分钟步行半径养老服务圈,基本形成政府主导、政策托底、多方参与,低端有保障、中端有市场、高端有品质的多层次城乡结合养老服务新格局。
 
  二是强化政策扶持,推动建营并进
  
  加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2018年,九龙坡区设立许可养老机构4家;建成市级示范社区养老服务中心4个,社区养老服务站10个,超额完成“千百工程”市级示范社区养老服务建设任务。目前,九龙坡区有养老机构34家,共有床位4223张;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73家,农村幸福院59家。  
  多种建营模式相结合。积极扶持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和运营,先后出台《九龙坡区现代服务业发展扶持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逐步形成“公建民营”“民建公助”等建设和运营服务方式。例如,重庆宏善养老产业有限公司依托自建养老机构采取“公建民营”和“民建公助”的方式,在渝州路街道、石桥铺街道、二郎街道和杨家坪街道,分别打造1个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为辖区内近10万名老年人提供“便捷、贴心、实惠”的社区养老生活服务。
 
  三是聚焦重点关键,提供精准服务
  
  大力推进“医养结合”试点。利用镇街村三级医疗机构全覆盖优势,推动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签约等服务模式,全面保障城乡老人的就医需求。目前,全区34家养老机构中,7家为医养结合机构,其余27家通过服务协议开展医养结合服务。为老年人开通就医绿色通道的医疗机构达90%以上,65岁及以上居家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率达45%,医养结合示范点8个,进一步推动医疗与养老的有机融合。
  创新开展老年人送餐服务。推出“中央厨房+社区助餐服务点”的特色养老服务方式,将中梁山以东主城8街2镇划分为三大片区,分别依托社会力量建设3个中央厨房,并向辐射片区的社区养老服务站和有需求的居家老年人提供配餐、送餐服务。目前,已建成2个中央厨房,可为8个镇街片区的居家老人提供服务。
    持续推进智慧养老服务。打造“互联网+智慧养老”信息服务平台,在全市率先探索实行“线上信息服务+线下实体服务+呼叫中心+定位终端”的服务模式和“先服务后付款”的运营模式。该服务平台具有呼叫中心、数据管理、实时定位、健康管理、动态档案、智能关爱、服务监管、审批机制、统计分析等功能;线下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助急、助医、助餐、助洁、助浴、助购、助行”等服务。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