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全国政协委员,祈福集团副董事长孟丽红向凤凰网房产表示,她今年的一则提案是关于落实、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养老服务合作发展优质养老服务的的提案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促进大湾区社会保障和社会治理合作,推动大湾区养老事业发展。香港与内地均面临人口老龄化问题。香港养老事业发展有行业经验,但香港存在人多地少、养老成本高、人手短缺、养老服务需求大等问题。内地空间大、环境优美、人力资源充沛,但养老事业还处于发展阶段,面临诸如高龄老人数量大、基础疾病多、护理难度大;护理人员没有体系的培训机制、流动性大;保险参与程度低,养老机构抵抗纠纷或意外事故等风险能力低,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法律责任不明晰且偏重;运营成本高、利润低、社会资本参与度低、高端养老机构少、体验感差等问题。
建议在大湾区内加快落实深化粤港澳养老服务合作的政策、措施,借鉴香港的行业经验,促进内地养老事业发展,为大湾区所有老人创造福址,增加内地就业机会,也让参与大湾区建设的港人解除照顾老人的后顾之忧。
一、在大湾区内地城市建立粤港养老服务合作试点地区。
佛山、肇庆等地区毗邻港澳,高铁可达,交通便捷,自然环境好,具有良好条件,可以试点建设区域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
二、粤港两地政府提供优惠政策、便民措施
1、内地可在税收及用地、降低运营成本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香港可在养老福利及便利港人来内地养老方面给予优惠政策。例如向内地合规的养老机构购买服务提供给香港长者、在内地委托或设立机构代办长者津贴等事务。
2、加强养老机构、从业人员就业保障,完善从业人员职业培训;鼓励保险行业开发针对养老机构在住老人的保险项目,降低养老机构经营风险,提高行业经营积极性。
三、推进医养结合、社区养老,引导社会资本建设健康、智慧养老新业态。
结合本人行业经验,建议支持优质社会资本举办高端、个性化社区型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并推广养老机构与医院、居住社区、智慧养老相结合的模式,共享资源,提供快速诊疗、医治、护理、康复服务。智慧养老还处于设想及落实过程有待完善,例如搭建向居家老人、社区及养老机构的传感网系统与信息平台,采集、评估、监控老人疾病情况并及时跟进。医护人员定期对长者进行查房、慢病防治、用药指导,对突发急危重症的老人,经绿色通道送医并据档案快速诊疗,术后由专业护理人员负责疗养康复。此模式可避免老人辛苦奔波往返医院、提高医院床位周转率、提高术后康复率,而居住在社区可避免老人感觉被社会边缘化,提高老人幸福感。鼓励房地产企业参与,开发建设配套社区医养结合养老机构。
2、养老行业投入成本高、营利点低,需给予资质、税收、优惠政策;在法律上完善、明确医养型养老机构的制度标准、法律责任,引导社会资本进入。
3、医保定点向医养结合型机构松绑倾斜,将适量的医保及商业保险资金引向医养结合领域,为医养结合能持续发展提供经济保障。
四、港澳与内地相互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共同提升养老康复产业发展。
1、香港在养老服务方面有比较先进的服务水平和运营经验,如“以人为本”、“协助长者发挥自身潜能”等理念,提供诸多人性化、个性化关注老人身心健康的服务,并形成养老及社工服务体系。例如社工定期电话联系和探访慰问长者;家务助理;平安钟紧急呼救系统;心理咨询师心理健康治疗及情绪支援;租借护老复康用具服务;改善家居及社区照顾等一系列配套服务等均可借鉴。
2、粤港两地可在相关养老机构、医疗机构和技术培训学院开展合作、交流,引进香港护理人才的同时,推进养老领域职业资格制度建立、互认,加强粤港澳社工、专业护理人员的专业培训交流。借鉴香港对养老机构实行“优质管理”的理念,即提高员工素质,提升员工福利待遇、归属感、专业技能、提供专业培训,以优质管理提供优质服务。
3、借鉴香港的监督制度,成立监察队伍,定期巡查、考核各养老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