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合肥财政持续优化养老基本公共服务供给
作者:   来源: 财政部  2019-05-08

 

  近年来,合肥市财政主动围绕市委市政府战略部署,坚持把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作为财政优先保障重点,积极创新举措,持续加大投入,加强监督管理,助力构建多支柱、广覆盖的基本养老保障体系。

  一是提升社会保险待遇。不断提高城镇职工、城乡居民和被征地农民养老金水平,整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加大财政补助投入力度,医保异地联网结算平台无缝对接,城乡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全面覆盖。

  二是建立健全供养制度。动态调整城乡特困人员生活标准和照料护理标准。累计为市区70岁以上低保和无子女老人、90岁以上高龄老人1.2万人提供1719.68万人次居家养老服务。向全市20余万高龄老人发放津贴,为高龄、困难老人送去温暖。

  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基层街道、社区积极性,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持续夯实基层养老服务能力。市级财政每年投入超2000万元,通过一次性建设补助和运行补助奖补,在全市推进街道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养老服务站建设,截至2018年底,全市共建成农村敬老院117家、床位21872张,市老年公寓1家、床位1000张,县(区)级居家养老服务指导中心8家、街道(乡镇)养老服务指导中心46家、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站265家,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100%,农村社区养老设施覆盖率达到75.6%。在2018年民政部、财政部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绩效考核中,合肥市获得优秀等次。

  四是大力推进医养结合。将养老服务项目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容,为老年人提供家庭医生面对面健康评估、慢性病管理、健康体检、家庭病床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现医疗卫生与社区养老有效融合。市财政同时统筹养老和卫生健康方面资金,全力保障市级示范医养结合项目建设。“十三五”期间,将建设东南西北4个市级示范医养结合项目,新建床位5000张,其中市一院、市二院老年护理院已开工建设,总投资11.47亿元,由市级财政全额保障。

  五是扶持老龄事业发展。实施城市老旧小区整治,推动设施无障碍建设和改造,落实7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乘车政策,让老年人生活更加安全、绿色、便利。加大对老干部活动中心和老年大学建设的财政投入,将2019年度生均定额提标至300元,统筹安排资金1.04亿元,充分保障老年大学新校区建设,着力打造老年人精神富有、幸福养老的重要载体。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