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存时间,高龄取服务。”近两年来,许多家住南昌东湖区的老年人,忙得不亦乐乎,只要有空就去做志愿者,帮忙照顾生病的老人,陪着更年老的老人聊天,为其他老人上课传授知识……这种创新的养老服务模式,受到南昌市民点赞。
昨日,记者从南昌市民政局获悉,为大力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完善养老服务政策法规体系,南昌市民政局以购买服务方式,引入南昌市广大养老服务机构和驻昌大专院校等社会力量参与居家养老服务立法工作。目前,即将出台的《南昌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将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落实情况纳入政府绩效考核范围;将居家养老助餐服务、“时间银行”等写入条例,将“时间银行”养老模式推广至全市。
2020年南昌市老年人口将达100万
近日,记者从南昌市民政局获悉,2004年开始,南昌市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逐年增加,逐渐呈现高龄化、失能化、空巢化、未富先老化的“四化叠加”趋势。截至2018年底,南昌市60周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达到了91.93万,占全市总人口比重的17.3%,高于全省老龄化比例的14.28%,低于全国老龄化比例的17.9%;并且以年均3.8%的速度持续增长,预计2020年南昌市老年人口将达100万。
目前,南昌市共有各类养老服务机构632家。其中城乡各类居家养老服务中心504家,共6595张床位。现有各类养老床位共23325张,其中每千名老人25张。
互助养老服务新模式——“时间银行”兴起
年轻时把志愿服务时间“存”进去,老了可以把时间“取”出来。近两年,在南昌兴起了一种新的互助养老服务模式——“时间银行”,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南昌老城区老人多、服务人员少的问题。据悉,“时间银行”是一种互助的养老模式,年轻时志愿者将自己提供的志愿服务时间存储起来,在年迈需要别人为自己提供服务时,再用这些存储的时间进行兑换,实现互助养老。目前,东湖区“时间银行”储户已达到5000余人。
今年70岁的袁阿姨,是南昌东湖区火神庙社区一名居民,是东湖区“时间银行”的大储户,“储存”了1800多个小时。前段时间,袁阿姨在家拖地时摔了一跤,导致左手手腕骨裂,在医院里住了10多天。由于家中子女工作繁忙,住院期间,中午无人送饭照顾。为此,袁阿姨向火神庙社区请求帮忙。社区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在社区“时间银行”需求发布栏中,发布了这一公告,不久之后,社区的蔡阿姨便揽下这项“业务”,开始为袁阿姨送中餐。这样,蔡阿姨的“时间银行”账户里便“存”进3个小时的服务时间。而袁阿姨吃饭的问题也得到了解决。“自己有事了,可以‘取出’时间寻求别人帮忙,真的非常实用。”袁阿姨说道。在东湖区有很多居民加入到“时间银行”中来。
“‘时间银行’是可借鉴、可推广的方式。目前,南昌的老年人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下,‘未富先老’形势严峻,并非多数家庭都能承担得起机构养老的收费标准,而‘时间银行’这种激励制度,很好地利用了社会资源,弥补养老贵、人员不足的问题。”南昌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处张纯荣说道。
张纯荣告诉记者,居家养老问题一直是市民关注的民生问题。“我们出去调研,很多老人家都跟我们说,吃饭是老年人的一大难题,因此特别希望有相应的机构能够提供助餐服务。”
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居家养老服务立法工作
虽然现在“时间银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养老贵、人员不足的问题,但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养老问题,还急需完善居家养老服务立法,做好居家养老的顶层设计。
记者获悉,自2013年以来,南昌市相继被批准为“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全国医养结合试点城市”、“中央财政支持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城市”、“城企联动普惠养老试点城市”。为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形势,南昌市加大投入,完善扶持政策,夯实基础设施建设,引入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养老服务业整体推进,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建立。
但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制约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的问题日益突出,如体制机制不完善、设施配套不到位、运营管理不畅、城乡发展不平衡、人才队伍匮乏、有效服务供给不足、社会参与较少、服务功能不齐全等问题突出。现行的政策文件由于缺乏强制力导致落实不到位、部门协调困难等现象频频发生。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制方式来调整各种社会关系,通过立法立责、执法履责的立法价值理念,协调平衡各类利益主体;通过立法,推动养老服务体制性改革和前瞻性规划。为切实做好居家养老服务立法工作,推动立法专业化发展,需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居家养老服务立法工作。
将居家养老助餐服务、“时间银行”等写入条例
在目前居家养老服务政策法规不适应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的背景下,南昌市民政局邀请南昌市广大养老服务机构、驻昌大专院校积极参与居家养老服务立法项目,做好居家养老服务立法工作,不断完善养老服务政策法规体系。
据介绍,此次居家养老服务立法工作项目经费为5万元,项目工作包括组织有经验的大专院校或有从业经验的养老服务机构人员,实地调研南昌市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形成调研报告;围绕《南昌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进行逐条解读,整理居家养老服务立法参阅资料,并形成解读文本。
“目前我们还在不断修改《南昌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现行修改的条例中将居家养老助餐服务、时间银行等写入条例,同时完善对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监督管理。”南昌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处张纯荣说道。记者在条例中看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推行老年人服务志愿者登记制度,建立为居家老年人志愿服务时间储蓄和激励机制。这意味着,“时间银行”养老模式将推广至全市。条例还将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落实情况纳入政府绩效考核范围。明确了旧城区改造中,五亩以下难以单宗出让的土地,优先用于建设居家养老服务用房等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在使用水、电、燃气、有线电视、宽带网络等方面,有关单位应当按照居民生活类价格标准收取费用,实行阶梯收费的按照最低标准收取,免收或减半收取有关初装费。
“不管从资金、政策、还是政府重视程度,目前我们的居家养老服务取得了很大成效。这些条例都是吸收北京、宁波、苏州等发达城市居家养老服务的经验并结合南昌的实际制定的。在创新模式上,进一步做好居家养老服务的政策支持和立法工作,尤为重要。”张纯荣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