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河东区举行2019年度“让养老有尊严,托起夕阳红”新闻发布会。副区长赵霞、区民政局主要负责同志介绍了河东区智慧养老、居家养老工作开展情况及取得的成效并就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赵霞介绍,2016年河东区被确定为全国第一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地区。几年来,河东区立足区情实际,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打通“堵点”,消除“痛点”,积极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持续完善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有效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提高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并呈现出四个特点:不断完善制度标准,推进养老服务由粗放管理模式向规范化精准化转变;实现“五进家庭”,推进养老服务由帮扶兜底模式向适度普惠模式转变;坚持市场导向,推进养老服务由政府包办模式向社会运营模式转变;提升服务能力,推进养老服务由粗放管理模式向规模化发展模式转变。
据介绍,目前河东区智慧养老覆盖全区12个街50余个社区,服务近10万人次,初步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老人少跑腿。下一步区政府将加大智慧养老的投入力度,以政府购买服务形式,推进智慧养老服务。推进智慧养老企业抱团发展。政府搭台,定期组织企业交流座谈,让企业之间保持竞争的同时,积极促进企业间的合作,发挥强强联合的互补作用,整合具有智慧养老、互联网+功能的配餐服务、医疗康复、科技研发、护理培训等企业资源,推动和促进适应河东现状的智慧养老服务产业的健康发展。推进智慧养老服务由家庭向社区延伸。计划于2019年内新建完成2个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从硬件层面进一步提高河东区智慧养老服务能力。同时探索推广社区小型嵌入式养老机构,今年将建立3个800平方米以上的嵌入式养老机构,进一步加大信息数据整合与应用,打通社区老人的生活圈与养老圈,让社区老人实现在家门口养老。
新闻发布会后,人民网、《天津日报》《中老年时报》、津云、天津广播新闻中心等中央和地方媒体还组团来到东新街道乐聆智慧养老服务中心进行实地走访,观摩智慧养老综合服务平台演示,与老年人交流,深入采访河东区社会养老机构建设、运营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