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塔城地区在推进老年宜居环境建设,改善老年人居住、生活和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老年人居住、出行、就医、养老以及社会参与等方面依然存在着不适老、不宜居的问题。2017年上半年地区经济运行分析会提出建设“油画塔城、丝路净土、康养天堂”的目标任务,着力改善老年人生活环境,提升老年人生活生命质量,增强老年人幸福感、获得感。
一、塔城地区康养产业发展的现状
(一)健康服务业快速发展
1.医疗机构建设加快。全地区有各类医疗机构1199所。卫生从业人员7979人,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6116人,每千人拥有医生2.14人、护士2.23人。各级医疗机构共开设床位4333张,千人拥有床位4张。
2.医疗水平显著提高。近年来,通过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整体医疗水平得到较快提升。中医、哈医、蒙医快速发展。托里县哈医医院聘请哈医专家坐诊,吸引了哈萨克斯坦和乌鲁木齐、哈密、阿勒泰等地的患者前来就诊。和布克赛尔县人民医院与解放军301医院、自治区医学院等多家知名机构进行远程会诊,使一些疑难杂症就地得到医治。
3.医保制度全面落实。职工医疗保险、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基本实现了全覆盖,农牧民参合率达到了99.9%,民政、残联等部门认真落实老年人、残障智障等弱势群体救助资助特殊政策。医保实现疆内异地结算,正在向养生保健、医养结合机构扩展。
(二)养老服务业健康发展
1.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全地区已建成7个社会福利园区,新建了一批农村幸福互助院、乡镇福利中心和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各养老机构配套设施较为完善,养老床位由过去每千人12张提高到现在的30张,达到了自治区平均水平。
2.养老机制不断改善。由过去单一公办公营模式逐步向公办民营、民建民营、民建公助等多种模式发展。地区福利园区、额敏县“鑫立华”等一批医养结合一体化模式得到社会认可。沙湾县大力引进社会民间资本,4个养老服务中心正在加紧建设。和布克赛尔县福利院由新疆“大漠”集团托管,合作推进多种养老模式。旅居式、候鸟式、连锁式等新型养老方式正在形成。
(三)旅游产业稳步发展
目前,全地区已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1个,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1个,塔城、额敏、托里、裕民被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建成自治区旅游强县2个、国家A级景区28处(4A级景区2个)、挂牌旅行社及分社22家、星级宾馆(饭店)21家(四星级1家)、S级滑雪场3家、星级农家乐96家。各县市旅游节庆品牌效应增强,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
二、塔城地区发展康养产业的优势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发展优势
1.自然环境优势突出。近年来,地委行署狠抓大气污染防治,持续推进塔城市城区五条河流治理和“奎独乌”大气污染综合整治,乌苏市、沙湾县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85%以上。塔城市PM2.5月均值为12微克/每立方米,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98%以上,位居全国360个地级以上城市的前10位。据气象部门对多年平均气温统计:夏季12到27度,秋季8到23度,夏季高温时间短,昼夜温差大。夏季凉爽,气候宜人而海拔不高,优质的空气、适宜的气温是发展康养产业的优势之一。
2.人文环境底蕴深厚。塔城地区由汉、哈萨克、维吾尔、回、蒙古、俄罗斯等29个民族组成。历史形成的“相互嵌入式”社会结构加上戍边文化、口岸文化、包容文化、生态文化的凝聚力,奠定了各民族团结和睦的牢固基础。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一体多元文化是康养产业发展的又一优势。
3.交通条件正在改善。高速公路横跨地区四个主要县市,民航、铁路、公路立体化交通网络初步形成,塔城机场改扩建、克塔铁路建设、县市间高等级公路改造升级正在加紧施工。途经乌苏、沙湾的乌伊高铁和乌苏机场建设已经纳入规划,交通设施的改善将为旅游、康养产业发展提供保障。
4.基础建设不断完善。健康、养老、科技、教育、文化、体育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特别是地区、县市医疗、教育条件的改善为发展康养产业发展提供了条件。原始生态得到有效保护,旅游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利用,打造了一批各具特色的景区景点,成为人们休闲度假、观光旅游、修身养性的胜地。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重视不够,规划滞后。康养产业是新兴产业,还处在初始阶段,一些县市党委政府重视不够,很多领导干部认为康养产业就是养老服务业,认识不足,概念不清。地县两级规划体系不完善,康养产业“十三五”规划尚未编制,也未纳入旅游产业规划。
2.优惠政策没有落实。国务院“三个文件”中涉及的市场准入、资质认定、财税金融、土地利用等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民营养老机构政府补贴标准还比较低。这些因素都影响了经营效益,也导致社会资本参与康养产业积极性不高。
3.养老观念陈旧。受传统养老观念的影响,很多人不愿把老人送到养老院去,担心受到亲朋好友的议论,落下个“不孝顺、不善待老人”的名声,一方面很多家庭高价雇保姆在家照顾老人也不愿将老人送到养老院。另一方面也造成很多养老机构入住率低,设备闲置。
4.从业人员严重不足。各级各类医疗、养老机构和其他相关产业从业人员严重不足,待遇低,流动性很大。有针对性的培训措施跟不上,数量质量与产业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
5.产业之间衔接不紧密。康养产业涉及诸多业态,康养和旅游、医疗等产业间衔接不紧密,各自为政、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农村医疗养老机构基础设施、服务水平、承载能力较弱,城乡差距较大。
三、塔城地区康养产业发展的建议
(一)领导重视,高位推动康养产业发展
康养产业是新兴产业、朝阳产业,是第三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国民的生存质量和幸福指数,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将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重要议事日程。要坚持高位推动,加强组织领导,地区及县市已经成立了旅游康养产业领导小组,要充分发挥组织领导、统筹协调、督促检查的作用,定期分析产业发展情况和存在问题,研究推进产业加快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认真落实相关任务要求。
(二)加快编制旅游康养产业“十三五”规划
1.科学编制产业规划。要树立“医养结合、游养结合、疗养结合”的规划理念。由各级政府牵头,组织发改、卫生、民政、旅游、教育、文体等部门,着手编制“十三五”旅游康养产业规划。编制规划要注重整合各行业、各部门与康养产业相关联的单项规划,实现“多规衔接”“多规融合”“多规合一”,努力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
2.制定落实相关政策。要认真研究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若干意见的“三个文件”精神,同时,要研究国家有关部委、自治区有关厅局和各行各业支持康养产业发展的政策,制定地区支持和发展康养产业的政策措施。要结合地区实际,研究制定市场准入、财税金融、土地利用和水、电、暖价格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各县市也要结合各自实际,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为招商引资,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康养产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三)建立完善康养产业的责任体系
要落实各部门的职责,各级民政、卫生部门要切实履行监督管理、行业规范、业务指导职责,大力支持康养产业基础设施建设。财政部门要对康养产业发展中应该由政府承担部分给予财力保障,引入PPP等新型融资模式,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各级教育、文体、公安消防、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商务、税务、金融、工商、食品药品监督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及时解决康养产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形成齐抓共管、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
(四)加强康养产业配套设施建设
1.落实“健康塔城”计划。围绕“不生病、少生病,健康长寿”目标,以项目为依托,加强各级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医疗水平。要大力支持中医、哈医、蒙医等传统医疗发展,帮助他们扩大规模,为广大患者创造更好的住院就诊条件。要鼓励医疗机构研发中草药,让具有塔城自主知识产权的药材、保健品走进中医院和康养机构,走向市场。
2.大力推进医养结合一体化发展。支持各级医疗、健身、保健、中医机构在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景区景点设立门诊和病房,为老年人和游客提供医疗保健服务。康养机构要与就近医疗机构建立绿色通道,为老年人提供快捷的医疗服务。要加强沙湾、和布克赛尔温泉(气泉)+中医+康养一体化建设。继续大力推进旅居式、候鸟式、连锁式等异地养老模式发展,拉长产业链。
3.进一步落实关爱老年人措施。一是建议取消老年人门诊挂号,不用排队直接门诊、检查、取药。二是建议将康养机构和医院同等条件纳入社保报销范围。三是放宽各级养老机构入住条件,使所有老年人在自愿基础上能够随时入驻养老机构,满足他们养老需求。
(五)继续加大养老机构建设力度
1.办好政府养老机构。继续落实好城市“三无人员”、农村“五保老人”和孤儿的供养全部由财政兜底政策,加快农村“五保老人”和孤儿“双集中”进度,做到有意愿入院的人员应入尽入。
2.鼓励社会资本兴办养老机构。在保证“三无”、“五保”和孤儿由财政供养的基础上,推行养老机构公建民营、民建民营、民营公助、公建公营等多元模式,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兴办养老机构。要推广地区社会福利院公办民营和额敏县“鑫立华”民建民营医养结合一体化的经验,扶持一批民建民营养老机构建设。要采取措施,加大农村养老服务机构和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扶持力度,在资金和人员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缓解城市养老压力,提高农村养老质量。
(六)努力打造“康养天堂”
1.要加大宣传力度。要通过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大力宣传“油画塔城”的优美景色,“丝路净土”的优良环境,“康养天堂”的美好愿景。吸引更多的人来塔城旅游养生,用绿色食品“健胃”,用优质空气“洗肺”。要通过宣传,使广大群众认识到,少年养智、青年养体、中年养心、老年养生才是“康养”的全部内容,在不同年龄阶段都要注重健康养生。要大力宣传新型养老模式,转变各族群众养老理念,摒弃“把老人送到养老机构养老就是儿女不孝”的陈旧观念。组织群众到各类养老机构观摩,去亲身感受低廉的价格、周到的服务、优美的环境,让入住的老年人现身说法,让老人们由被动去向自愿去、主动去转变,晚辈们不愿送向乐意送、积极送转变,使更多的老年人到养老院居住生活,颐养天年,安享晚年。
2.找准定位,突出特色。地区及各县市要结合本地实际,加快发展特色健身养老事业。塔城市要以地区社会福利院、奥布森生态农业园和文化广场为支撑,努力打造健身养老场所。额敏县要加快“鑫立华”、也迷里广场、滑雪场、滨河公园、野果林等一体化建设,着力打造健身养老基地。乌苏市要加快提升福利院、中医院、待甫僧和体育公园等综合效应,全力打造健身养老福地。沙湾县要加快温泉疗养院、瑞嘉老年康复中心、汇通养老中心、瑞福养老中心、祥和老年公寓和翠山公园等建设进度,倾力打造健身养老胜地。托里县要着力发挥生态园和哈医院的效益,全力打造健身养老重地。裕民县要加快福利院和全域旅游示范县建设,强力打造“康养+旅游”示范区。和布克赛尔县要重点建设大漠福利院、气泉疗养院和江格尔文化广场,合力打造蒙元文化特色康养产业。要积极构建起以养老服务、健康养生、旅游休闲、体育运动、医疗服务等产业为核心,特色美食、康养食品、生态农业、休闲观光、旅游娱乐、文化创意、教育卫生等产业为支撑的康养产业体系。
(七)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要把康养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各级人力资源部门的培训计划和管理范围。地区职业技术学校、地区卫校,乌苏、和丰职业技术学校要降低有意向的初、高中毕业生录取分数线,要加强与产业机构合作,开展定向招生培训,为产业发展输送合格人才。要借助援疆资源,加大相关培训力度,协调辽宁省开展产业技能培训,大力开展护理、医疗、导游、酒店管理、特殊民族医药养生保健品研发等培训,为康养产业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