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届中国老年学学科建设研讨会”昨天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记者从会上获悉,当前我国的老年学本科教育相对滞后,专家呼吁将老年学专业纳入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提高老年学人才培养层次。
2003年,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成立,专门培养老年学专业硕博研究生,这也是全国首个正式设立老年学专业的高校研究机构。截至2018年,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共计培养了博士、硕士毕业生135位,目前在读博士、硕士生30人。
虽然人大培养出了不少老年学的硕士、博士,但专家们却说,当前我国的老年学学科人才培养还面临很大的挑战。根据此前的统计,全国高等学校共计2879所,其中招收与老年相关专业的硕士、博士生的高校有74所,招收专科的有68所,而本科却仅有3所。通俗的理解,老年学学科的人才培养结构呈现出两头大、中间小的“葫芦形”。专门性老年本科层次人才培养“断层”,发展严重滞后于硕博层次与专科层次培养,仅是在一些本科专业中开设老年相关课程。老年学的硕博毕业生主要是从社会学和人口学角度研究人口老龄化问题,属研究型人才;专科层次的毕业生更多地在基层从事养老护理服务;社会需要招收一批学历层次高的本科优秀人才加入到养老服务队伍中来。
因此,专家建议,将老年学专业纳入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进而鼓励各大高校在相关领域扩大办学规模,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