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养老金融 > 基金
养老产业基金:发展现状、导入路径与趋势前瞻——发展养老产业基金的建议
作者:   来源: 养老金融50人论坛  2019-05-29

  (一)针对政府的建议

  1.加强养老产业引导基金的顶层设计

  总结国内养老产业引导基金及市场化养老产业基金的实践经验,结合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确定养老产业引导基金整体发展目标、运作模式、发展原则、区域布局,并针对各参与主体所面临的发展环境及未来的战略选择,确定各类参与主体的参与原则、资金来源及监管措施等。最终根据参与主体、投资方向等维度确定养老产业引导基金分类,明确各类引导基金的参与主体、参与模式、基本架构、运作机制、投资方向、评价原则等内容,从而对养老产业引导基金进行整体顶层设计,明确整体发展框架和发展策略。

  2.通过PPP模式充分发挥养老产业引导基金作用

  政府结合养老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造等领域融资需求大等特点,通过养老产业引导基金投资PPP养老项目,与社会资本方建立“收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共同投资开发,并依托政府增信作用与具备资金实力、资金成本低和具备信用优势的商业银行、开发性金融机构等进行合作,通过融资担保、政府出资适当让利等多种方式投资养老项目,以发挥产业基金的带动性和政府增信作用,降低项目配套融资难度。

  3.落实配套政策,加强政策衔接协同,扫除养老产业基金制度障碍

  在整合中央试点资金、地方配套资金以及中央基建投资等的同时,落实产业、土地、金融、财政、税收等政策层面对养老产业基金的支持,以形成政府支持的合力,实现政策的衔接协同,破除制约产业基金的制度障碍。

  完善产权市场以及REITS等相关配套政策,为针对以产业基金为载体的项目公司权益进行资产支持专项计划的设计,为养老产业基金的合理退出提供保障。进一步完善《公司法》或制定专门针对投资基金发展的《投资公司法》、《投资顾问法》等法规,制定一些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专项管理措施,降低对投资渠道、投资比例等的限制,使我国的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从一开始就以较规范的形式发展。此外,还需对目前的税法进行改革,避免双重征税问题,为养老产业基金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税收环境。

  4.对各类资管产品统一监管的前提下,引导资管产品与养老产业基金发展的协同

  结合“大资管”时代背景以及资管新规等政策的要求,在明确各类金融机构主体优势、发展战略等的基础上,以统一监管为前提,扫除相关法律障碍以协同各类金融工具的投资需求,鼓励和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可持续前提下,通过发行资管产品募集资金投向养老产业,探索建立以养老产业基金与其他各类资管产品协同发展的运作机制。

  建立并完善对基金投资方向、资金使用及投后管理等的动态跟踪机制,规范基金的资金使用。倡导根据对基金投资的动态性和周期性,结合基金资金使用效益及基金管理过程,加强评估与激励相结合,确定基金年度及最终的评价内容和评级标准,建立综合的基金信用评级机制、绩效考核及激励机制。

 

  (二)针对产业企业的建议

  1.养老产业基金发起企业

  (1)结合政策导向及政府产业发展规划,以产融结合为核心确定集团整体产业发展战略

  结合养老产业轻资产化发展趋势,在充分契合国家、地方养老产业政策及各级政府发展规划的同时,以金融化的思维和理念为支撑,以产融结合为核心、以产业基金为主线,链接多方资源,建立由健康养老产业上下游核心企业、社会资本、产业基金等组成的养老产业发展联盟,最终确定以产业集团为主导的养老产业发展战略和轻资产化发展模式,从而在拓宽基金资金来源渠道的同时提升产业基金发展空间。

  (2)坚持基金投资与企业开发经营相适应的理念,加强投后管理,推动养老产业优化升级及整体效益提升

  产业集团可依托对养老产业全生命周期及产业价值链条的深刻把握,坚持基金投资与项目经营相适应的理念,整合规模合理,投资较低、后期发展空间较大的“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实体以及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并加强投后管理,与被投项目确定合理的合作模式及参与经营管理方式,提升对项目参与度,在对项目现金流进行动态精准预测和分析的基础上,站在项目运营的全生命周期角度,对项目整体投资模式、投后管理及退出机制等进行系统规划,为项目各阶段融资需求提供科学、合理、系统的资金安排。结合被投项目股权结构及经营策略,通过投贷联动等模式做好股权投资和债权投资的有机结合。后期也可依托产业聚合优势发展产业链金融,拓宽项目后续融资渠道,提升产业基金投资附加值。

  (3)充分利用“PPP+基金”模式的优势,以风控合法为前提,以项目资产价值提升为目标,以项目全过程管理为手段,实现公共利益和商业利益的平衡

  产业集团可结合自身优势积极参与PPP项目,通过整合优势资源,联合咨询机构、产业投资人等向地方政府提供投融资策划与咨询、产业导入、项目融资等全流程服务,以充分把握介入PPP项目的机会。以项目风险控制设计为前提设置PPP项目各资金方的介入机制,对产业主导者、金融机构、施工企业、政府平台公司等各方利益进行捆绑,并将投资风险进行适度分配,提前梳理并防范PPP项目各类风险点,最大限度控制损失。同时在充分了解寿险公司的投资标准及风控机制等前提下充分对接长期寿险资金,在合法合规前提下引入各类资产管理产品,以保障基金资金来源渠道畅通。

  着眼于筛选和培育具有长期发展潜力、孵化价值大的项目,对项目进行适当的主动管理,将新技术、新模式嵌入到PPP项目中,拓展使用者付费项目,实现项目稳定回报,减少项目回报对政府付费的依赖,给投资人带来更多的经济收益,实现公共利益和商业利益的平衡。

  2.需对接产业基金的养老服务实体

  了解主要投资方向为所在行业的养老产业基金的架构、投资范围、投资策略、发起各方背景及实力,发起方中产业资本的发展战略,投后管理模式及投资案例、产业资本优势,以便有针对性对接相匹配的基金。

  此外,还应转变观念,学会用金融思维看待企业整个经营过程,以企业价值塑造及传递为核心导向,以金融工具的综合使用为手段,以建立多方深度合作关系为目标,通过产品金融化等方式提升企业资产的流动性。

  针对基金的关注点以及企业/项目自身现状,明确项目定位、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构建项目核心价值、服务体系及运营体系,打造专业化的项目运营管理团队,梳理和分析项目各阶段价值点,并对项目财务可行性进行分析预测,制定项目各阶段的资金需求及使用计划,最终确定衔接紧密,可契合养老项目全生命周期融资需求的合作模式,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准备详实、系统、有针对性的融资计划书。企业还应建立专业的融资顾问团队、设计项目清晰合理的治理结构、扫平对接过程中法律障碍,增强对接洽谈中的话语权。企业还可选择有实力的个人或机构,通过担保、抵押、回购协议、业绩承诺等方式为养老产业基金的退出增信,促进产业基金投资的达成。

 

  (三)针对金融机构的建议

  1.综合各类金融工具优势,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资管新规的出台以及对当前资管产品的“高杠杆”、“资金池”、“多层嵌套”等的监管,在一定程度上将弱化资金流动性,短期内将压缩基金资金来源渠道。金融机构应结合“大资管时代”背景、资管产品向净值化管理的发展趋势,针对养老产业链条日趋多元的发展现状,以金融工具日益融合背景下的“大金融”去对接规模庞大,产业结构日益多元的“大养老”,与银行、保险等低成本资金的主要来源渠道建立紧密合作关系,以完善的退出渠道为保障,统筹协调各资金方利益,拓宽基金融资渠道,保障基金的资金来源。

  2.险资应充分发挥资金优势及产业协同优势,广泛链接资源、打造综合平台、引领科技创新、拓宽发展空间,提升养老产业基金投资的综合价值

  险资应在充分考虑保险资金的负债特性对资产负债匹配的要求以及做好风控的前提下,通过设立创投基金培育和扶持互联网健康管理、生物医药等科技型企业。充分结合资金优势及产业协同优势,最大限度发挥金融平台及健康养老产业大平台作用,联合国内外大健康产业领袖、全球投行巨头发起健康养老产业基金,打造业内高端合作联盟、资源整合平台、紧密的产融结合载体、专注服务于投资企业的战略股权交易平台;通过“资源嫁接+基金股权投资+产业培育+保险资金金融杠杆+大健康产业顶级专家顾问”等的组合模式,推动养老产业的模式创新、科技创新、拓宽产业发展空间,提升养老产业基金投资的综合价值。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