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政协教卫体(文化文史)委员会进行了多方面的调研。我市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呈现出“五个高”的特征。
一是高基数。截至2018年底,我市60岁以上户籍老人有146.81万人,占总人口的21%。
二是高增速。南京进入老龄化社会后,老龄人口年均增长3%—4%,约是同期人口自然增长率的5倍,社会老龄化明显加速。
三是高龄化。我市65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99.65万人,占总人口14.3%;8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22.3万人,占总人口3.2%,按联合国划分的标准,南京已经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
四是高需求。近年来,我市老人养老需求升级态势明显,他们更加追求物质生活的好品质、精神生活的高品位、社会生活的深度参与,老人需求已从简单生活照料向综合性需求转变。
五是高负担。南京老年抚养比约为2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个百分点,且逐年增长,进一步增加了社会和家庭的负担。预计到2020年,60岁以上老人将超过158万人,老龄化已成为21世纪不可逆转的趋势。
面对养老现状,我市积极应对。南京医养融合工作不仅起步早、步伐稳、敢为人先,而且政策好、机制活、成效明显,得到了上级部门和社会各界的一致赞许。领导高度重视,市政府成立了医养融合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注重政策引导,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提升养老院服务质量的若干意见(试行)》等一系列文件,使医养融合工作有章可循,有力地促进了医养融合快速发展;明确推进目标,计划到2020年实现每个街镇至少建成1个社区医养融合机构,养老机构医疗卫生服务覆盖率要达到90%,护理型床位占养老机构床位的80%以上,为医养融合可持续发展确定了目标导向;强化试点引领,经过多年的努力,南京已经形成了养老机构办医疗、医疗机构办养老、两类机构签约合作、设家庭养老床位和家庭病床五种医养融合模式,先后被国家发改委、民政部确定为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地区,被国家民政部、卫健委确定为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