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呵护“银发族”的精神生活
作者:   来源: 无线如东  2019-06-19


  当前,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已不再满足于“吃饱穿暖”的生活,比起基本的物质需求,老年人群体更追求高层次的精神文化生活——

  日前,记者从县民政局获悉,截至去年底,我县已有60周岁以上人口34.84万人,占户籍人口总数的34.13%。记者发现,物质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的背后,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相对缺失,相比于年轻一代,他们的精神娱乐生活受到局限,如何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提高幸福指数,值得关注。

 

  老年人身影:休闲文化场所随处可见

  近日,记者走访了县老年大学,在教室看见一群小老人围着一位老老人,他们正在上书法课。这位老老人名叫黄均,今年93岁,每周坚持来上书法课。“我身体以前不好,现在来到老年大学,多交流多活动后,我的身体状况也好很多。”黄均高兴地告诉记者。

  据了解,县老年大学开设保健、文学、国画、摄影、葫芦丝、智能手机等30多门课程,和黄均一样在老年大学上课的还有很多老年人,他们一起学习、娱乐、运动,既增长知识又消除了孤独感,真正做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让那些在年轻时候由于各种原因未能上大学或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专业的老年人能够实现愿望。老年大学学委会副主席马健萍告诉记者,她在老年大学主修音乐,去年又学了葫芦丝;在学习之余,她还参与一些活动的组织工作,找到了很多的朋友,在这里她找到存在感,也实现了自身价值。另外,记者还走访了兰馨健身队、金色家园健身队以及三元平台舞蹈队,舞蹈让她们走到一起,这一坚持就是几年,除了下雨下雪,每晚七点左右就能看见他们跳舞的身影。

  记者调查发现,除了上老年大学、跳广场舞,这群老年人还参与打太极、打门球、玩棋牌、学驾驶、摄影采风等多种形式的娱乐活动。他们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并坚定信念积极融入社会,参加适合自己的文体活动。

 

  老年人需求:亲人陪伴与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虽然近年来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但随着老龄化的加速,随着广场舞规模的不断扩大,适宜老年人活动的公共空间匮乏问题却逐渐显现。很多老旧小区建设之初,对老年活动需求考虑不足,加之公园、广场、绿地等城市公共空间资源稀缺,很多老年人面临“有休闲娱乐的意愿但缺乏场地和设施”的难题。“我喜欢摄影,但在实践中发现我们县城让老年人玩的地方比较少,场地也小,难以展开体育锻炼。”居民刘志康说。

  早起锻炼,再去市场买菜,接着做饭。这是县城居民张阿姨每天的生活模式,记者采访中发现,这也是大多数老年人的生活模式,他们有的帮着子女照顾接送孩子,有的忙于生活琐碎,很少有属于自己的时间。农村老年人由于地域局限,要田间劳作,还要料理家务,无暇顾及精神文化生活,另外农村老年人公共文化设施更为匮乏,文娱活动也比较单一。

  子女在北上广等外地城市成家立业的情况也不在少数,很多家庭只剩下老俩口留在如东,子女均在外地买房置业,一年回家次数甚少。还有一些子女特别优秀的选择出国发展,马健萍告诉记者,老人对孩子的思念需要以其他方式排解,不然久了也会成问题。“最开心的莫过于孩子在如东工作。”马健萍说。

 

  老年人期望:各方齐关注推进养老新模式

  在我县,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老年人更愿意选择居家养老,养老院入住率相对较低。但儿女们大多有自己的工作,还有家庭的牵绊,难以兼顾。此外,随着空巢、独居、失独老人的出现,传统的养老模式受到了严峻挑战。民政局社会福利科科长陈小飞表示,为进一步完善我县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今年计划建设县级养老综合服务中心,建成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涵盖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日间照料中心、老年人活动中心等功能。招引专业的居家养老服务企业为我县居家老年人服务提供线上线下、线下服务,主要涵盖了助医、助餐、助浴,家政服务和精神关爱等项目。

  另外,记者了解到,各社区在丰富社区业余活动的基础上,还相继拿出部分资金,增加社区健身设备、提高社区老年活动中心硬件设施,逐步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