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东省民政厅以推进养老服务人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为目标,着力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人才吸引培养、教育培训、薪酬待遇、激励评价等制度,努力打造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尊老敬业的养老服务人才队伍,为养老服务业快速发展奠定坚实人才基础。
加强政策引导,建立三项支持政策
强化资金支持。省财政按照每人2000元标准,每年安排专项资金1000万元,开展养老服务培训。各市层层落实配套资金,协同推动培训。
加强人才储备。引导院校设置养老服务专业,省级对每处设立养老专业的院校奖励100万元,先后有13所院校获得资助。
提升行业吸引力。鼓励专业人才加入养老服务队伍,对本科和专科、技工学院、高级技工毕业生给予1.5—2万元补助,对取得养老护理员资格的给予1500—2000元补助。省政府设立“齐鲁敬老使者”奖项,先后表彰养老服务与管理人员86名,每月发放1000元津贴并纳入山东省人才管理库;各地设立敬老使者、最美护理员奖项,近年来表彰800余人。
搭建培训平台,健全三级培训网络
省级层面,在全省建设7家养老培训基地,负责养老护理员、行政管理人员、养老产业人才培训,近年来,省级共投入资金5000万元,依托7处基地培训3万人次。
市、县层面,设立培训基地30余处,重点负责养老护理员和养老管理人员培训,年培训7000余人次。滨州市将养老护理员培训与脱贫攻坚结合起来,将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免费纳入培训范围,优先安排到养老机构就业。
乡镇(街道)、社区层面,重点围绕失能老年人的家庭照护需求,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对老年人及失能老人家庭护理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全省年培训5万余人次。
统筹多方资源,实行三种培养模式
推行学历教育,引导25所院校设立了养老服务相关专业,鼓励高等院校开设养老产业MBA班,培养养老专业人才,现有在校学生3000人,与50家养老机构达成就业合作关系。
开展职业培训,加强对养老护理员、专业人员的技能培训,全省各级共培训9万人次。在全国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竞赛中,山东代表队连续两届荣获团体前三名,2017年包揽全国第一、二名。
加强在职培训,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采取邀请专家、外出考察、论坛研讨等多种方式,重点加强对养老管理人员的培训,开拓视野思路,提高能力水平。先后组织30余期专题培训班,赴江浙沪等地培训考察;赴美加日韩进行精准交流,培训1000余人次;组织开展养老人才、养老产业、医养结合等方面的5个论坛,加强了交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