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泉州百万老人如何养老?!
作者:   来源: 闽南网  2019-06-19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养老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根据2018年老龄事业统计数据显示,泉州市60岁及以上本地户籍老年人口106.3万,占全市户籍人口总数的14.06%。其中,80岁以上老年人口15.7万,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4.74%。预计到2030年,泉州老年人口将达180多万,呈现基数大、增速快、高龄化特点。

  多年来,泉州不断加快养老服务“补短板”,不断探索养老服务模式,推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农村幸福院及福利中心等养老设施建设,完善老年人补贴等各项奖补,放开养老服务市场,鼓励民营资本进入,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发展养老事业,养老服务已基本形成多层次、智能化养老服务体系。

  相信,未来,泉州老年人社会保障将更加健全,精神文化生活将更加丰富,养老服务供给水平也将大大提升。

 

  【样本扫描】家人没时间照料,他们选择离家近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

  88岁的林秀端到鲤城开元街道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已有一年多,她很适应这里的生活,春节还在这过年。她告诉福建日报新媒体·闽南网记者,去年,她走路时不小心跌倒受伤,还动了两次手术,出院后并没回家,而是直接到这儿养老。

  林秀端有一儿一女,女儿、女婿都在福州工作,儿子一家在泉州,他们平时忙于工作,没有办法一直照看她,便将送她到照料中心。她理解孩子们的辛苦,而且自己16岁就当兵,对于生死无所顾虑,对于在机构养老一事也想得通透。

  现在,她过得很开心,也和其他老人相处融洽。“同志们相处得很好,所以心情很愉快,日子也过得很好。”林秀端说,心情好,身体就健康。她每月称重一次,前一日才又称,体重又长了。到照料中心养老后,她的体重增加了22斤。说着,她露出满脸笑容。

  她的家就住在丰泽小区,离中心不远。她的儿子、儿媳妇经常去看她,还给她煮营养膳食。特别是周二、周五洗澡日时,中心里很忙,大家都吃得简单,他们就特地带一些东西给她吃。六·一儿童节时,该中心5楼新开张,儿子想送她到那儿去,享受更好的条件,但林阿姨并没答应,因为她舍不得这些相处已久的“老同志”。

  平日,除了照料中心专业人员的照护,老人之间也互相照应。林秀端讲述,她们每天530分起床,节奏紧张,虽然人不多,但都需要别人照顾,洗脸、刷牙,穿衣服……忙完后,再一个个推出来。有位小她1岁的阿姨个子虽小,但走得快,能帮助其他人。“她对我帮助很多,有时候拿什么不方便,就叫‘小妹妹’帮我拿东西。”她说着,87岁的老阿姨也一起谈起大家互相照顾的点滴。

  中午时分,老人们有两个小时的午休时间。起床之后,大家一起吃点心、看电视、做手指操,有时候还到顶楼唱歌、跳舞,生活简单却十分充实。

  73岁的许大爷家住鲤城区涂门街,到该中心约7个月。他告诉记者,因身体不好,家人又没时间,最终选择到照料中心来,进来后发现护理、环境卫生都比较好。刚开始,住在一起的老人不到10人,现在已有16人,人数越来越多。许大爷说,照料中心的服务还可以,如果有需要完善的地方,就是护工一直轮换,造成对各个前来疗养的老人情况不大了解,他建议最好不要一直换,如果要换,要跟他们讲清楚。

 

  【格局构建】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形成多样化的综合养老服务体系

  老年人的主要需求在于养老。

  目前,泉州市已基本形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多层次、智能化养老服务体系。全市现有各类养老机构144所,基本实现11福利中心,1乡镇1敬老院。

  这两年,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在街道、社区逐步普及,越来越多的老人进入机构养老。这些“公建民营”的机构,有的根据不同需求提供不同服务,有的则将成熟的“模式”进行复制,以一套较为完备的体系服务老人。

  鲤城开元街道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的负责人曾女士介绍,该中心以失智失能为主,侧重护理和晚托,目前约有40位老人入住。除了日常衣、食、住、行以外,中心还为老人提供护理、康复及医疗上的服务。未来,将会做得更细致、到位,除了在身心层面给予照护,还将提高一些精神需求的满足,包括心理、思想慰藉、临终关怀等。

  位于丰泽区丰泽街道东涂社区的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则主要提供长期性照护。该中心可给老人提供多样性的文化娱乐活动,如品茶会友、欢乐合唱团、养身讲堂、手指操、习书法等,并通过这些活动,给老人制定作息、锻炼、文娱等方面的详细计划,让老人尽快融入养老生活。福建日报新媒体·闽南网记者注意到,该中心还设定学习日、回忆日、放松日、记录日等,让老人更好地放松,更好地享受晚年生活。

  该中心负责人王诗坤介绍,该中心最注重老人健康管理,在每天不同时段,专业护士会给老人体检,测量血压、脉搏、心律。中心也建立了保健站,并与正骨医院、丰泽街道卫生服务中心签订医养结合合作协议。老人若遇到紧急情况,便可提供快捷送医、便捷治疗的绿色转诊通道。他们也为老人建立了健康档案。

  值得一提的是,该中心还采用阳光双轨制管理系统,家属和中心管理人员可通过系统了解老人生活情况、护工照护情况等。同时,使用移动呼叫系统,老人无论到哪里,只要按下呼叫系统,管理人员便可知其位置,若出现状况,可及时处理。

  这几年,泉州的养老服务事业取得了较快发展,养老产业方兴未艾。据了解,自2017811日至今年3月,全市养老床位从28623张提高至35869张;街道和重点乡镇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从19.4%提高至86.1%,年底可实现100%覆盖;农村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从36%提高至61.3%,年底可增长至70%;民办养老机构占比从15%提高至74%

 

  【补短板】床位不足、农村养老、专业服务人员短缺,这些问题都需要解决

  随着时间的推移,泉州的老年人口呈现基数大、增速快、高龄化等特点。虽然,这几年,泉州的养老服务事业,发展得不错,但,目前还存在养老床位不足、农村幸福院尚有缺口等不少短板。这些不足,则迫切需要政府做好各项规划布局与具体实施。

  为加快补齐养老事业短板,今年3月,泉州市民政局印发《实施养老贴心工程加快补齐养老事业短板2019年行动方案》。该方案指出,到2020年,全市基本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结合、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放管结合、服务优质的发展机制。

  届时,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到35张以上,护理型床位占养老床位总数的30%以上,所有养老机构能够以不同形式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覆盖市(县)中心城区、所有街道和重点乡镇,养老服务设施覆盖60%以上的建制村。基本养老服务覆盖全体老年人,形成“低端有保障、中端有市场、高端有选择”的多层次养老服务格局,让老年人能够“快乐地生活、健康地长寿、优雅地老去”。

  当前,拓展更多养老服务场所应该是加快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最直接的手段。不过,在采访中,有业内人士提出这样的担忧:建那么多养老机构,谁来提供服务?这样的担心主要还是因为照护老人需要专业的人员,不是随便人员都能做。

  据介绍,泉州的政府部门也在进一步培育壮大专业化服务组织,加强养老专业化服务组织孵化基地运营管理,通过系统培训,让进驻基地的组织真正落地并发展壮大。同时,通过购买服务、公建民营、民办公助、股权合作、提供场所、补贴租金、以奖代补等多种方式,支持专业化服务组织跨县(市、区)规模化承接、连锁化运营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培育和打造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专业化服务组织。

  泉州还鼓励和支持所属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增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支持泉州华光学院等职业院校设立健康养老服务学院,设立养老护理专业,开展职业教育,还将参照其他地市经验,探索建立大中专学生入职养老服务行业的激励机制。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