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随着劳动力短缺和人口老龄化的出现,不管是供给还是需求都将面临紧缩局面,二者将同时抑制经济增长,其结果,中国经济的增长率将急剧下滑。2022年前后将是一个转折点,此后中国经济将迅速转入低增长状态。要应对劳动力短缺问题,最关键的,还是要针对劳动力短缺采取措施,比如,考虑是否调整现行的人口政策。
中国已经进入劳动力短缺时代
中国会不会出现劳动力短缺?如果出现的话,有多严重?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每年的新增劳动力数据来说明。
笔者是这样计算的:把每一年新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年轻人的数字,减去每年退休的人数,即为每年的新增劳动力数据;每一年新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年轻人的数字为这一年年龄为20岁的人数,退休的人数为每年达到60岁的人数(不论男女)。具体计算公式为:
每年新增劳动力人数=每年的20岁人口数-每年60岁人口数
这一计算方法虽然粗糙,但误差不会太大,至少不会出现方向性错误。
下面这幅图,是笔者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计算出的中国从2014年到2029年的新增劳动力数据。这些数据都是实实在在已经实现的数据,没有任何预测的成分在里边。也就是说,这是以后20年中国不可避免会出现的局面。按照上述计算方法,到2014年,中国的新增劳动力为-167万,也就是说,2014年中国的劳动力总数将减少167万;随后几年,这个数据就在0附近波动,有时正有时负,2020年和2021年较大,分别为397万和764万,这是因为这两年退休的人是1960年和1961年出生的,而这两年正是大饥荒时期,人口出生数很少;2022年是个大转折,这一年,中国的劳动力将减少850万,从此,一边是60年代的婴儿潮变成退休潮,一边是2000年之后的超低生育率,其结果,劳动力每年减少1000万以上,最高的2023年将减少1400万,从2022年到2029年,中国劳动力累计将减少近9000万。这种退休潮将一直持续到2040年左右,也就是说,中国将有一个长达20年的劳动力剧烈减少的时期。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报告,2012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减少345万。这是一个十分明显的信号,这表明,中国劳动力短缺的时代已经到来,而且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将越来越严重。
劳动力短缺将对中国的经济增长产生巨大影响
这种影响可以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来理解。
从供给来看,劳动力短缺将导致中国的潜在产出增长率的下滑。如果中国2022年以后劳动力每年减少1000万,而总劳动力是8亿,那就意味着中国劳动力的增长率是-1.25%。首先,假定中国产出的劳动力弹性是0.5,这就将使得中国潜在产出的增长率下降0.6个百分点。
其次,劳动力减少对潜在产出的增长率还有间接影响。中国的劳动力减少具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由于长期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导致的人口和劳动力的年龄结构的变化。因此,中国的劳动力减少跟老龄化是同时出现的。这就导致了劳动力减少对潜在产出的增长率的两种间接影响:一是影响技术进步率。劳动力中年轻人越来越少,将使得技术进步率下滑。二是影响资本增长率。退休的老年人要么没有收入,要么收入较低,而且即使有收入,也是通过社会保障转移来的收入,退休的老年人并不参与生产过程,因此退休的老年人消费大于储蓄。退休前正储蓄、退休后负储蓄很正常。但老年人比例的增加会导致整个经济的储蓄率下降,这将导致储蓄和资本形成的减少,资本增长率就将下降。
从需求来看,老年人和年轻人的人均消费是有很大差别的。年轻人的预期收入是增加的,所以人均消费多一些;老年人预期收入较低甚至没有,而且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为了保障余生的生活水平,就不敢多花钱。所以,随着老龄化的出现和老龄化程度的提高,总消费需求也会减少。日本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日本人口增长率是负的,所以消费增长一直很乏力。
随着中国劳动力短缺和老龄化的出现,不管是供给还是需求都将面临紧缩局面,同时抑制经济增长,其结果,中国经济的增长率将急剧下滑。可以说,2022年前后将是中国经济的一个转折点,此后中国经济将迅速转入低增长状态。
劳动力短缺还会对中国经济产生其他不利影响
首先,工资将以更快的速度上涨。中国目前已进入劳动力零增长区间,2012年,中国的工作年龄人口甚至减少了345万。如果中国经济继续高速增长,即使劳动力不增长,工资都会快速上涨,最近十年的情况就说明了这一点。而2022年后,中国将出现劳动力大幅下降的情况,会导致工资以更快速度上涨。
其次,工资上涨会导致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物价将大幅度上升。
第三,中国企业的利润空间减小,大量企业或者破产,或者转移到别的国家和地区,或者彻底转型。
第四,退休年龄将被迫提高。
第五,房价泡沫将会破灭。经济增长率的下滑,意味着老百姓收入增长率的下滑,从而意味着住房需求将以更大幅度下滑。另外,随着年轻人绝对数量的减少,住房刚性需求下降。这些都将导致房价上涨率下滑,后者又将引起房价预期的变化,最终导致房价泡沫破灭。
现行人口政策面临挑战
劳动力短缺将影响中国潜在产出的增长率,这可以通过加大科技投入和教育投入,以及科技体制改革和教育体制改革来应对。科技投入的增长和科技体制改革会提高科技进步率,教育投入的增长和教育体制改革会提高人力资本水平和人力资本的增长率,从而缓和潜在产出增长率下滑的程度。但这两个政策都有很大的缺陷,即效果的不确定性很大:科技投入的增长和科技体制改革会导致技术进步率多大程度的提高?教育投入的增长和教育体制改革会导致人力资本的增长率有多大程度的提高?
应对劳动力短缺,需要采取直接的措施,笔者认为,应考虑调整现行的人口政策。2000年人口普查就表明,我国的总和生育率已是1.22,处于很低的水平;2010年人口普查再次表明,我国的总和生育率只有1.18,远低于世界上被认为处于人口危机中的国家,比如日本和德国,2012年的总和生育率是1.4左右。
实际上,人口危机不仅仅存在于中国大陆。2012年,在全世界224个国家和地区中,总和生育率最低的是新加坡(0.78),倒数第二是澳门(0.92),倒数第三是香港(1.09),倒数第四是台湾(1.10)。这说明:第一,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目前1.18的总和生育率是可信的,如果有误差,更可能是高估而非低估。第二,“4-2-1”的人口格局已在整个中华民族全面形成。
那么,中国的最优生育率是多少呢?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认为合理的生育率是2,也就是保持人口数量基本不变的水平。笔者认为,中国的总和生育率至少应该维持在1.8以上。
链接:
何谓“老龄化”
联合国关于老龄化社会的标准是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10%,或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7%。2000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到7%,正式步入老龄化社会。截至2012年,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到为14.3%,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到9.4%。
人口老龄化的速度
据联合国预测,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将在2032年突破20%,在2049年突破30%;中国60岁以上和65岁以上人口占比翻倍(60岁以上人口占比从10%到20%,65岁以上人口占比从7%到14%)所需时间分别仅为26年和25年,而美国分别为78年和70年,俄罗斯分别为51年和49年,就连人口老龄化最为严重的日本也略慢于中国,分别为29年和25年。
老龄化导致劳动力减少
在人口老龄化的推动下,中国劳动力资源开始减少。与2011年相比,2012年劳动年龄人口(15至59岁)的绝对数减少了345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也下降了0.6个百分点。
什么是“生育率”
指一个群体中平均每个女性在其一生当中所生育的子女数量,更替水平生育率为2.1。如果一个群体中平均每个女性生育孩子的数量超过了2.1,总人口就会增长。反之,人口数量就会缩减。一旦一个国家的生育率持续低于更替生育水平,其年龄状况就会开始转变,老年人的数量会超过年轻人。
GDP位列前十的国家的总生育率(2005年-2010年的平均数据)
1、美国:2.07
2、中国:1.64
3、日本:1.32
4、德国:1.36
5、法国:1.97
6、巴西:1.9
7、英国:1.83
8、意大利:1.38
9、俄罗斯:1.44
10、印度:2.73
(来源: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