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的“最后一公里”,我们要如何面对?向死而生,死亡不该只给人带来恐惧,也应赢得尊敬!上海试点多年的安宁疗护服务模式,将在各大社区全面推广。
昨天,上海市卫健委发布《上海市安宁疗护试点实施方案》,为身患重病的临终病人提供舒缓疗护服务,帮助更多病人缓解疾病痛苦,安然度过生命终末期。上海由此将成为全国唯一整体开展安宁疗护试点的地区,明年内全市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普及这一服务。
每个区建安宁疗护中心
安宁疗护服务,也被称为“临终关怀”或“舒缓疗护”。此前,上海在全国最先探索安宁疗护服务,2012年和2014年上海都曾将安宁疗护服务列为市政府实事项目。截至去年底,共有76家医疗机构试水开展这一服务,200余家医疗机构注册临终关怀科,共有安宁疗护机构床位900余张,居家床位700余张;累计服务临终患者2.87万人次,其中机构住院1.03万人次。通过几年的宣传和试点推广,如今在上海接受安宁疗护的理念的患者和家属越来越多。
今年5月,国家卫健委下发《关于开展第二批安宁疗护试点工作的通知》,上海正式成为全国第一个安宁疗护试点省(市)。市卫健委介绍,上海计划打造一个全方位的安宁疗护服务体系,包括三大重要内容:全市所有医疗机构都要建立安宁疗护服务理念与能力;构建多层次安宁疗护服务网络,包括二三级医疗机构、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院、医养结合机构;以区域医疗中心为支撑,每个区都建设安宁疗护中心,并且提供双向转诊和技术支持。
上海市卫健委表示,将把安宁疗护服务纳入本市社区健康服务清单基本项目,成为一种托底型保障服务。目前正在研究具体制度,包括安宁疗护服务人员资质、患者收治标准、特殊药物监管、护理规范的一系列规范。另外,安宁疗护也要实施分级诊疗和转介服务制度。
据悉,上海市发改委、医保局等多部门将共同会商,确定收费项目和支付方式。同时,本市也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安宁疗护服务机构,努力提供居家安宁服务,形成服务多元的体系。
最后的日子依然有尊严
在“网红”纪录片《人间世》中,曾经记录过上海静安区临汾社区卫生中心的一个特殊病房。这里是上海最早开展安宁疗护服务的社区医院之一,也是国内最早探索安宁疗护实践的“实验室”。
病人王先生在这个病房居住了6年。由于身患癌症,他瘫痪多年且几次病危,但最终依靠意志力和医学技术挺了过来。然而,由于家庭条件限制,家中老人年迈,根本无力照顾他。在生命的最后几年,王先生在安宁疗护病房过得平静、有尊严,生活质量比其他晚期癌症病人都要高。
普陀区是全国第一批安宁疗护工作的五个试点地区之一。普陀区长征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2012年起开始提供这项服务,截至今年6月底,已收治临终患者934人,其中80%左右为晚期肿瘤患者,80%左右在中心安然离世。现在,长征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逐步开展起了居家安宁疗护项目,由医护人员上门为晚期癌症病人送药、止痛、疗护和提供心理疏导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