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场地”“缺资金”“缺服务”一直是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面临的“瓶颈”。如何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养老服务,把实实在在的温暖送到群众心坎上?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广东省民政厅紧紧围绕“三个聚焦”,落实“三基”职责定位,按照“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总要求,瞄准养老服务这一关乎民心的热点难题,通过深入云浮等欠发达地区基层联系点调研、实地督导等方式督促指导地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主动回应人民群众就近养老的新需求,切实把教育成果体现在为民服务解难题的实效上。
近日,云浮市以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名义印发《深化改革加快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实施方案》,同时市政府召开全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动员会,以“全市一盘棋”的模式高位推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为全省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做法。《方案》提出“力争2023年年底前为老服务覆盖100%城镇社区、60%以上农村社区,形成城区15分钟“为老服务圈”,培养2000名以上养老服务专业人员”的目标任务;并明确了政府主导责任,各地政府严格按照“城区面积750平方米,农村面积300平方米”的“硬指标”提供场地,主动帮助运营机构解决“找场地”难题,为社会企业送上政策“礼包”,为老年人安享晚年幸福生活提供切实保障。
“缺场地”怎么破?政府帮助找场地
为着力提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水平,云浮市委、市政府以顶层推动为抓手,“全市一盘棋”谋篇布局推进社区居家养老工作。《云浮市深化改革加快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实施方案》明确了搭建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协调、社会参与、公众互助、慈善助力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为老年人提供智慧养老、生活照料、日间托管、临时托养、家政服务、助餐配餐、医疗保健、康复护理、文化娱乐、精神慰藉、紧急援助等服务,逐步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覆盖城乡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
根据《方案》“路线图”,未来5年将以点带面分步推进“1+N”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2019年底前,建立全市居家养老信息化服务平台,各县(市、区)在城区建设1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选取1个老年人口数量多的村试点建设居家养老服务站;2021年底前,各县(市、区)建成城区15分钟“为老服务圈”,共计划建成64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现省定105条贫困村均至少建设1个居家养老服务站;到2023年底前,计划建成共249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市级服务平台作为枢纽,动态监督管理各地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老年人服务基本情况,并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服务范围从日间照料向外扩展,为方圆3至5公里内的老人提供上门送餐、家政、医疗保健、精神慰藉等多层次、多样化的服务。
值得关注的是,《方案》明确了政府主导责任,由各县(市、区)政府合理确定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选址,帮助市场运营机构解决“找场地”难题。《方案》规定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的建设标准为“原则上城区的面积不少于750平方米,农村的不少于300平方米”。目前,各县(市、区)政府已完成试点选址;在全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动员会上,不符合《方案》要求选址的县(市、区)政府分管领导均表态将重新选址。根据《方案》,各县(市、区)民政部门或项目所在镇街将作为项目建设责任主体,负责确定项目的经营方式。
“缺服务”怎么破?创新供给方式引入社会力量运营
场地建成后,谁来为老年人提供便民利民的养老服务?云浮市民政局局长梁道彬把《方案》特点总结为“建设标准化、运营市场化、管理规范化”。“在服务中心(站)严格按照标准选址的基础上,通过市场化路子,政府购买第三方专业养老服务机构运营,把日间照料、智慧养老上门服务等7大基本服务内容融进服务点,后续结合实际增加不同服务;同时,要抓好安全责任制、强化资金使用和服务监督管理。”
根据《方案》,在服务方式上,针对不同对象,分别采取无偿、低偿、有偿服务;具体服务对象、范围、费用标准、购买服务方式等,由各县(市、区)出台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实施办法。在运作模式上,坚持政府购买服务、机构专业服务、市场有偿服务、志愿公益服务相结合的原则,由政府向专业养老服务机构、社工服务机构等购买服务。
“缺资金”怎么破?政府投入奖补资金、发动拓宽筹资渠道
《方案》明确设立建设补助资金。政府“以奖代补”资助市级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运营以及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建设,补助资金主要用于设施设备配置和购买服务等;各县(市、区)财政要将每年的建设和运营资金纳入预算安排。此外,要拓宽资金筹集渠道,探索建立运营管理长效机制。
《方案》还强调,各地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健全工作机制,制定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具体建设实施方案,做好项目选址、运营组织确定、建设指导、验收评定、补贴资金发放等督导检查工作;同时,充分挖掘、利用、整合现有医疗、家政、文化、教育等各种公共服务资源,形成工作合力。
今年年初投入使用的云安区福利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