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房养老”近来频现骗局,这使得去年开始全面放开的“以房养老”再度成为焦点。2014年,“以房养老”先是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4个城市开展为期2年的试点,后又在全国多座城市试点;去年7月,银保监会发文将“以房养老”由试点正式扩大到全国范围内开展。但“以房养老”全国试行5年,承保却不足200单。(9月3日《工人日报》)
影响“以房养老”推行的原因有不少。比如政策变化风险,如因为要老人身故后才能处置房产,在此期间房产政策就可能发生变化,比如房地产调控、交易税费调整、限购政策变化等,这些变化都可能对“以房养老”带来风险。另外,保险公司还面临现金流的风险与要求、法律风险等诸多阻力,从保险公司方面来说,这些原因阻碍了“以房养老”的推进。
对于老人方面来说,以房养老并不符合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国人讲究“但存方寸地,留于子孙耕”,大多数老人过不了这一关,并不会选择“以房养老”。很多人当了多年房奴,好不容易才还清房贷,如果以房养老,自己身故后,保险公司就获得抵押房产处分权,很多老人也会不甘心。另外,一些不法分子打着“以房养老”旗号,从事非法集资,这也成了“以房养老”推行的阻力。
有养老金融报告显示,我国城镇老年人住房拥有率为75.7%,“以房养老”市场规模达2000亿元。空有庞大的市场规模,却乏“以房养老”的消费动力,让“以房养老”并不能为减轻各方养老负担作出实际贡献。
推行“以房养老”,能给老人养老多一些选择,有利于减轻各方养老负担。对此,还需要加大宣传力度,需要突破各方阻力,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破除法律风险障碍,要让老人放心选择“以房养老”,让老人们从“以房养老”中获得更多好处,大大提高他们的晚年生活质量。多方施策破解“以房养老”僵局,从而才能让“以房养老”助力缓解养老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