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赣州市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有一百多万,人口老龄化形势日趋严峻,养老服务需求高。
2017年11月,赣州市被确定为全国第二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地区。近两年来,赣州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工作如何?居家老年人生活是否方便?老年人居家养老的愿望能否得到满足?连日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多数老人有居家养老梦
市民周女士今年62岁,儿子在成都上学后留在当地工作,就俩老人在家。“身体好的时候还没什么,一旦遇上点事,就会感到特别不方便。”周女士说,孩子在外地也很辛苦,而回赣州上班又不现实,因为赣州不一定有合适的工作岗位,所以家里有什么事都选择不告诉他,但事后被他知道了就会生气,责怪父母为什么瞒着他。周女士也很无奈,告诉他有什么用呢,又帮不上忙,解决不了问题,只会徒增他的担心。周女士的儿子要求他们两个老人去成都生活,可以有个照应。不过周女士不想离开家,“我们在赣州生活了一辈子,亲戚朋友都在赣州,去了外地很难适应。”周女士希望能在家养老,“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
市民胡女士今年66岁,她两个女儿,都已经成家,家里只剩俩老人。“老伴身体不好,一出点什么状况就感觉力不从心。”胡女士说,虽然有一个女儿嫁得不远,但也有自己的家庭,只能来看看他们,她不想加重女儿的负担,平常的生活还得靠自己。胡女士也在为养老问题犯愁,她特别想在家养老,“别的地方条件再好,也没有自己家里舒服”。
在赣州,像这样的老人有很多,他们的子女,或是在外地,或是工作繁忙,并不是没有孝心,而是无法兼顾。老人需要陪伴,想在家度过老年时光。连日来,记者通过走访了解到,多数老人都有一个在家养老的梦,他们希望在自己家里安度晚年,最大的愿望是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生活照料、康复理疗、文化娱乐等专业服务。
千余养老站点服务老人
10月8日下午,市民周先生看看家里的钟表,4点刚过,他准备出门,前往离家不远的三康庙社区居家养老综合服务中心。“这里有很多器材可以锻炼身体,也有很多老年人可以聊天,还经常会有活动。”周先生说,如果没有别的事,他每天下午都会来这里,活动活动筋骨,与老年朋友拉拉家常,在服务中心吃过晚饭后再回家。
据添福养老业务经理李洁介绍,三康庙社区居家养老综合服务中心主要为辖区内居家老年人提供爱心慰问、卫生保健、文体娱乐、配餐、日间照料及日常生活购物、缴费等便民服务,同时提供医疗康复和长期照护服务。该中心还引进了社区卫生服务站,实现“医养结合”的特色养老模式。
市民政局养老服务科科长马艳娟告诉记者,自2017年11月我市被确定为全国第二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地区以来,市民政局发挥牵头协调职能,主动作为,积极推进,去年9月顺利通过了民政部和财政部组织的试点工作中期评估。我市出台了系列政策文件,保障试点工作的开展,落实了新建住宅小区配建政策,通过实施规划新建一批、小区配建一批、改造提升一批“三个一批”,辅以政府奖补、项目支持、资源整合、严格考核,推动了站点建设任务的落实。近两年,全市新增居家养老服务站点356个,可为城乡老年人提供配餐送餐、卫生保洁、日间照料、医疗陪护、紧急救助、文体娱乐等多种养老服务,深受老年人的欢迎。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站点1262个,社会力量参与和智能服务发展加快,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向多元化、专业化、个性化发展。
“十助”服务受老人欢迎
“这里的人很有爱心,服务也很好,有老人活动中心,有饭吃,还有上门服务等,政府帮老人做了大好事。”说起馨港花园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周女士满口夸奖。当初得知小区将建一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时,周女士第一个报名成为了会员,对她来说,这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开得很及时,现在她经常参加这里的活动,与老年朋友一起做个伴。
马艳娟介绍,我市制定了全市统一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基本项目清单,明确了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站点“十助”服务的具体内容和标准。“十助”为助餐、助洁、助浴、助行、助医、助聊、助急、助乐、助安、助学。涵盖集中用餐、上门送餐、上门助浴、外出陪浴、陪同就诊、健康理疗、家电安保、家电检查、燃气检查、用电安全检查、居室整理、个人卫生护理、陪老人外出、代办代缴、谈心交流、心理咨询、旅游代办、休闲服务、老年大学、知识讲座等服务内容。
其中,助餐、助医、助洁、助娱、助急作为重点服务内容,要求各服务站点必须具备,成效显著。市中心城区引入昆明天天向上餐饮集团创建了中央厨房,每餐可为3万社区老人进行配送餐,目前已在8个社区设置了配餐点;2019年以来,全市新增孝老食堂共207个,实现了“养老在家里,吃饭有食堂”的养老愿望。
同时,赣州市进一步整合社区养老和医疗资源,完善规划设计,根据医疗需求,为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匹配医疗卫生资源,开辟医疗保健服务功能,建设了一批社区医疗卫生与居家养老融合示范点。全面开展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老年人家庭医养签约服务和健康管理服务,积极为全市所有65岁以上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并将“家庭医生”团队纳入了居家养老服务队伍,为社区高龄、重病、失能、部分失能及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中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定期体检、上门巡诊等基本医疗服务。
为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为老志愿服务,章贡区和大余县积极探索了“时间银行”服务模式,利用互联网+时间银行云平台,整合街道、社区及志愿者力量,建立起三级志愿服务网络,实现数据、信息的融合与共享。目前,章贡区已组建了一支近8000人的志愿者队伍,不定期、不定员、不间断地为老人开展精神慰藉、送餐等服务。
智能化服务助圆居家养老梦
“我市率先创新了智能化信息服务,新建市、县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信息管理平台,配备呼叫服务、紧急救助、接待咨询、数据管理、服务指挥、质量监控等基本服务。”马艳娟说,通过实施“互联网+”行动,把全市养老服务供需通过信息平台进行有效链接,创建“系统+服务+老人+终端”的智慧养老服务模式,有效提高我市居家养老服务的信息化和便捷化水平,打造“没有围墙的养老院”。目前,市养老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和信丰等县已建成并试运营,各县(市、区)分平台预计今年底前可全部建成运营。2018年12月,章贡区被评为全国第二批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
“我们争取到中央补助资金3991万元,市县财政投入站点建设、政府购买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引进社会力量等方面投入资金约1.3亿元,为试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马艳娟告诉记者。为有效解决融资难题,信丰、南康等地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参与,全市已成功引入7家有实力、有经验、有成功模式的养老服务企业或机构参与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和运营。特别是章贡区,在2015年便率先探索以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建设、运营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站点,策划了总投资约1.6亿元的72个社区(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PPP项目,政府以小资金带动社会资本参与,服务大多数社区老年人,目前已建成的46个站点中,PPP模式的有41个,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