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小、多、少、新”——潍坊市老年大学创新工作模式新探索
作者:   来源: 齐鲁网  2019-11-28


  潍坊市老年大学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老干部工作的主要论述(选编)》为做好新时代老干部工作的根本遵循,以“一领三化”为主框架,探索了“大小多少新”的工作新模式,助推了老年大学工作的高质量新发展。

 

  一、“大”,即“大联盟”。

  通过成立潍坊市老年大学教育联盟,推进全市办学一体化,形成了以市校为龙头、县校为主体、镇街校为基础、村居校为延伸、家庭校为拓展的五级办学网络,使大联盟成为我市老年教育“最大的校”。按照“市校覆盖城区、重在提质、引领全市,县校覆盖县城、一校多区、重在扩量。镇街、社区(村)校把学校建到老年人家门口”的总体发展思路,去年4月全市老年大学教育联盟成立后,通过在“党建、师资、教材、教研、招生、游学、学养、人才”六个方面实现互通,全市老年大学教育资源实行了有机整合,有效激发了各级办学的积极性。潍坊12个县市区,四区老年大学成为了市校分校,寿光率先实现一校三区。今年高密、安丘、临朐、潍城可实现一校两区,诸城可实现一校五区。潍城区42个社区、高新区新城街办23个社区、诸城市16个镇街园区全部实现了基层老年教育全覆盖。同时,市校还在安丘设立了摄影、寿光设立了园艺种植、寒亭设立了风筝制作、档案馆设立了4个党史国史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在寿光陈少敏纪念馆、诸城王尽美纪念馆、昌邑俊青文学馆、潍县战役纪念馆设立了4个党性教育基地。目前,市校已在城区建立分校22个、开办社区老年大学教学点98个,在校学员1.7万人,全市联盟校实体校在校学员达13万人。2019年底全市将实现89个镇街老年大学全覆盖,2020年底全市村居(社区)老年大学要达到40%

 

  二、“小”,即“小支部”。

  全面加强学员党建工作,构建“校建党委、系建总支、班建支部”的学员党组织建设网络,学员党委下设8个党总支、188个班级(社团)党支部,服务管理党员2900余人。同时成立了学员纪委,在党建统领下,支部书记和班长、总支书记和系主任、党委书记和主持工作的常务副校长全部实行一人兼,党务、校务、教务、班务一齐抓,学校班子成员全部兼任学员党委、纪委成员,科长及以下干部兼任学员党总支副书记和纪委成员,形成了老年大学全员抓党建的工作新格局。并形成“两委”、“一校”、“一基地”、“三中心”的大学党建工作新机制。“两委”即学员党委、纪委;“一校”即潍坊市委老干部党校所在地;“一基地”即新时代离退休干部党建研究潍坊高校基地。借助潍坊市内9所高校、24名专家智慧,推动潍坊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晋档升级。“三中心”即成立党建研究中心,解决了党建工作“怎么想”的问题;成立党建指导中心,聘请老干部中的党建专家做顾问,解决了党建工作“怎么领”的问题;成立党员服务中心,解决了党建工作“怎么干”的问题。学员党委成立以来,通过落实支部书记工作补贴和支部活动经费、开展集体过“政治生日”、开设课前“10分钟党课”、课后“微信课堂”、组织“支部书记述职评议”“主题党日”等活动,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学员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得到了较好发挥,“支部建在班上”让老年大学有了灵魂,支部成为本色家园“最小的家”。

 

  三、“多”,即“多平台”。

  在老年大学内部推行“放、管、服”改革。“放”是把办学重点放在基层,体现老年大学的群众属性。“管”就是对有限的老年教育资源实行区域统筹管理,体现老年大学的业务属性。“服”就是让老年大学和老年学员服务社会,体现老年大学的社会属性。改革,单靠校内架构和科室难以承重,需要流程再造,实现从科室向平台的根本跨越。近年以来,我们在市校共搭建省老年大学协会教学工作委员会、省老年大学教师培训基地、老年大学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离退休干部党建研究中心、孔子学堂、老干部志愿服务指导中心、老年教育工作者培训基地、学员党委、学员纪委、老年大学教育联盟、新时代离退休干部党建研究高校基地、科学健身指导中心、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五老”志愿者学院、“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康养学员、游学服务和游学研究中心等19个工作平台,通过平台工作可直接延伸到基层。利用省老年大学教师培训基地,多支点、向下走,连续3年分别在寿光、高密举办了全省老年大学书画、声乐、舞蹈教师培训班,共培训全省教师400多人次。以潍坊市老年教育工作者培训基地,多班次、向上走,邀请专家授课举办培训班20多场次,培训全市教师2500多人次。依托县级老年大学、党校、党性教育基地、游学基地等,多形式、向外走,组织镇街、社区和村居校教师和老年教育工作者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每年至少轮训一次。目前,全市共有老干部志愿服务队伍175支,登记在册志愿者11827人,其中党员1338人,涌现出“婚姻调解专家”王茂兴、“我是共产党员”刘晓霞、“难不倒的谭师傅”谭名远、“爱心妈妈”白冬梅、“文物百事通”高成文等大批先进典型,他们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在服务他人中收获了成就感、满足感、幸福感,更让“红领鸢都”志愿服务品牌如星火燎原,广为人知。专业专长更精了,他们有的参加了社团、有的加入了志愿服务队、有的在小区开展义务巡逻、有的开办公益性培训班、有的定期到学校传承传统文化、有的居家照看子孙……据不完全统计,70%以上的学员都找到了自己晚年发光发热的奉献岗位。服务链条得到充分延伸,老同志在平台中积极发挥作用,展现关爱之美、奉献之美、理念之美、心灵之美、文化之美、帮扶之美、传承之美、大爱之美,实现人生乐园中的“最美”。

 

  四、“少”,即“少跑腿”。

  通过建设智慧校园,以信息化为手段,提升服务学员水平。让学员少跑腿在数字王国享受最暖心的服务。加大了对服务设施、教学设施的现代化升级改造,实现了校园多媒体教学全覆盖。与大数据局、财政局联合研发了老干部工作潍坊老干部(我想上学)APP。提升教育教学理论研究信息传输交流水平,遵循“理论先行与实践突破相结合”的发展路径,通过成立研究机构、建立研究平台、确立研究课题、组建研究团队、共享研究成果、成就晚年精彩,研究机构实现了市、县、镇街、社区校四级联动,研究课题做到了三级立项,组建了“专、兼”结合的研究团队,研究成果及时利用网络发布,做到了“教材”与教师、“课件”与学员、“论文”与专家、“专著”与读者的人人共享。自建了《潍坊老年大学》校刊、《潍坊老干部》校报、《潍坊老年大学》网站、《潍坊市老年大学微信公众号》、《人民日报媒体终端》、“班级微信群”等教师和学员信息交流平台,校刊校报已分别出版13期和29期。加强了全市老年远程教育力度,构建了市、县、乡、社区四级远程教育网络,承办了省老年大学远程教育骨干培训班。制作的《风筝扎制技艺》、《青州花毽》等远程教育课件获全国优秀奖。开通网络报名平台,校园网络实现全覆盖,实现网上报名、网上缴费,让学员在数字王国享受最暖心的服务。

 

  五、“新”,即“新理念”。

  按照开放、融合、共享的理念全面谋划新时代老年大学工作。“开放”,就是扩大对内、对外双向开放。对内开放的重点是放、管、服,把办学重点放在基层,体现老年大学的群众属性;把有限的老年教育资源实行区域统筹管理,体现老年大学的业务属性;把老年大学和老年学员服务社会,体现老年大学的社会属性。对外开放就是组织游学,在市内规划了寒亭风筝及木板年画、寿光蔬菜及美食、青州古城古街及夜景、诸城恐龙及红色教育、临朐山水5条线路传统文化游学线路,在省内规划了泰山、曲阜2条线路,在国内规划了海南、南京2条线路,在境外规划了香港、澳门和日本的和歌山3条线路。与烟台天马老年大学世界老年游学基地加强合作,参与了两届世界老年旅游大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安东尼奥和国际老年大学协会主席维拉斯等中外嘉宾200多人莅临潍坊游学踏线。我们还组织学员赴香港、澳门进行了游学,对外开放的大门今后将越开越大。“融合”,就是加快与部门、高校、镇街、村居、国企、民企深度合作。市校先后与潍坊学院、烟草集团、青少年宫、华都颐年园养老机构、潍坊护理职业学院、银行合作开办了分校。“共享”,就是发展成果与办学成果共享,办学成果与社会成果共享。各级对老年大学和老年教育工作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老年教育工作随着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不断加强。近年来,市校先后与哈尔滨老年人大学、南京金陵老年大学、云南老年大学、丽江老年大学、烟台天马老年大学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成立了海南分校。成立了潍坊市老年教育教学研究中心,承办了中国老年大学协会学术委员会三届二次会议,依托中国老年大学协会教学委员会、学术研究委员会委员单位的便利条件,加大了教育教学理论研究工作,用最新的办学理念指导工作实践。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