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人大代表陈应坤建议创办时间银行,存时间换养老
作者:   来源: 长沙晚报  2020-01-06


  歌手王铮亮的一首《时间都去哪儿了》触动着亿万大众的心。谁都不愿意父母老去,但是这一天,迟早会来临……湖南是全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省份之一,养老服务工作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5日,市人大代表陈应坤建议,推广“时间银行”养老模式,通过互助养老模式,不仅号召年轻人帮助老人,同时不断带动更多“年轻老人”以老助老,形成良好的互助社会风尚,为政府减轻财政负担,为社区减轻养老压力,为老人子女减轻居家养老的压力。

 

  场外速递:养老中心为周边1.2万名老人服务

  位于芙蓉区的睦邻养老中心每天都很热闹,这里不仅有多功能活动室、多媒体大厅、棋牌室,还有阅览室、保健室、健身房。

  最关键的是,周围的爹爹娭毑只需出“白菜价”,就可以享受这一切。今年81岁的贺群芳老人子女在国外定居,平时和老伴两个人在家。“年纪大了,腿脚也不利索,每天做三餐饭是个麻烦事。”贺娭毑说,现在来养老中心吃饭,又便宜又干净,每天的饭菜都不一样,还有很多老人可以一起交流,感觉生活特别充实。

  “我们这里三菜一汤只要4元,理发10元,不仅理疗按摩低价,各类活动休闲场地可免费使用,老人还能享受志愿者提供的免费‘保姆’式服务。”睦邻养老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据介绍,睦邻养老中心不只是服务社区3500余名老人,而是以机构为中心,形成一个以1公里为辐射半径、涵盖六大社区1.2万名老人的养老服务网络。

  据悉,长沙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纳入15分钟生活圈建设范畴,全市已建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72家、农村

居家养老服务中心629个。

 

  深度解码:建立“时间银行”,缓解养老压力

  “养老是我们无法回避的话题。2018年,长沙常住人口815万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口143.62万人,65岁以上95.76万人,80岁以上18.32万人,90岁以上1.68万人。”陈应坤说,时间银行的建立能有效缓解养老压力。

  所谓“时间银行”,是我国部分地区和欧美一些国家正在积极实验的一种新型养老方式,其理念是把服务老人的时间“暂存”起来,在未来自己需要服务时再“兑现”。“时间银行最大的特点就是双向,可以服务于别人积累时间,自己也可接受别人的帮助,积累的时间不仅不会贬值,还可以储存,也可以转让,甚至还能预支和继承。”陈应坤告诉记者,目前,已经有超过1000家时间银行分布在世界上26个国家。

  从1999年开始,我国上海、北京、成都、南京、济南等地先后开展了时间银行互助养老的社区试点。201811月,雨花区民政局发起“雨花时间银行”志愿者活动,由雨花区圭塘街道“福轮社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负责运营,将养老与志愿服务结合在一起,至今累计服务时长近1000小时,受益人数达500人次。

 

  代表建议:强化社会信用和诚信体系建设

  “时间银行不同于简单的志愿者服务,它是一个庞大的公益服务系统,涉及标准化、信息化、法制化等相关系统建设,需要因地制宜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陈应坤建议,长沙成立养老服务时间银行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可设在市民政局,各成员单位协同推进。

  同时,强化社会信用和诚信体系建设,让这种互助真正惠及老年群体。探索时间银行养老服务运行机制,加强规范管理,提高政策的严谨性、可操作性,构建政府主导的市、区(县)的时间银行管理体系,并加大财政投入。市财政局负责提供时间银行经费保障,将其管理经费等纳入财政预算,多措并举促进时间银行可持续地良好运行。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