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城市建设加快转型发展,捷足先登,跃上了“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新台阶,是目前全国唯一获取“中国最具幸福感和最具文化软实力”之城两项殊荣的地级市,连续多年保持着“全国文明城市”光荣称号,广大市民为生活在美丽的岳阳城而感到自豪。
但是,岳阳也和许多转型发展的城市一样,社会化服务体系和服务功能建设,出现了一些亟待研究和解决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比如说老龄事业中,就有一块突出的“短板”:为老年人群提供服务的城市文化功能建设滞后。
近几年,每当岳阳市老年大学宣布招生报名,近20门课程30多个班级,很快就报名爆满。许多求学求乐的老年人,无法与老年人的“最高学府”结缘。在晴天暖阳之日的早晨和夜间,中老年人组成的各种“舞蹈乐队”“健身运动队”,寻找有灯光的空旷之地,“见缝插针”,音响一放,歌舞升平。花板桥“步步高”商场的广场上,“沸腾”的人群密度很大。
这种“报名爆满、一校难求”的现象,在说明岳阳市老年大学办得好,深受市民欢迎,和“露天歌舞,见缝插针”的现象,在说明城市公园、广场绿化美化好的同时,还说明了什么呢?我认为至少还说明了以下三点:一是老年人的生活方式,随着城市转型升级发展,向精神层面的需求而变化进步。主动融入社会大环境,进行户外学习、健身、娱乐、交友等系列活动,已经成为一种进入老龄社会的新潮流新时尚。二是从“贫困落后年代”走过来的老年人们,受到新时代社会进步与文明的“巨大冲击”,世界观和人生观影响深刻。在追求和享受社会福祉、提高文化素养和生活品质的方面,比年轻人还强烈。从热爱文化艺术和健身运动的老年人身上,我们看到了“青春焕发,只争朝夕”的精神!三是老龄化程度不断提高,城市为老年人群提供的文化艺术、健身运动等文化功能性系列服务已“供不应求”。岳阳市城区常住人口101.83万。据初步分析,退休年龄以上人口约30万左右。这些老年人群中,有文化艺术、健身运动爱好,有参加户外文艺、健身等活动能力和愿望的约占55%,即16.5万人左右。可是,目前由政府主导、社区和民间组织的各种文化艺术、健身运动的比较规范性的学校、基地、活动中心等室内场所,对户外活动的老年人容纳安置率,不到20%。
为老年人群服务的城市文化功能这一块“短扳”的形成,与没有“专职木匠”来监视和维修有关。老龄文化生活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和功能配匹,相比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旅游等其他功能而言,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弱势群体项目”。往往处于无职能部门强力推进、无业绩目标具体考量、无优惠措施重点激励的“三无状态”,这是许多转型升级城市的一种“通病”。
补好城市为老年人群服务的文化功能这一块“短板”,首先要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老龄工作的系列讲话精神:“要适应时代要求创新思路,推动老龄工作向主动应对转变,向统筹协调转变,向加强人们生命周期养老准备转变,向同时注重老年人物质文化需求、全面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转变”。
建议:在具体措施上,要多管齐下。政府明确职能部门,把老龄事业中的文化功能建设,纳入城市文化功能整体建设项目和城市中长期发展目标管理。重点新建若干所像市老年大学一样的高端文化教育场所。与此同时,研制出台《支持社会力量兴办老龄文化产业的优惠政策和奖励办法》,主要在市场准入、免税、奖励资金扶持等方面开绿灯,给方便。鼓励和奖励民间资本投入城市文化功能建设项目,建设一批适合中老年需求的、综合性、规模化、较高水准的文艺教学活动场所。组织文联、教育、大学等单位,与民间投资主体合作联办,或挂靠管理。指导和带动文艺活动中心、文艺惠民基地、舞蹈示范基地等形式的场所,上规模,上水平,增强吸纳安置力,扩大社会影响力。工商、民政、教育等行政管理部门,应为民间投资兴建的老龄文化艺术等服务场所保驾护航,使之在公益服务性、低(中)收益、合法合规经营的良性轨道上发展。
补齐老龄事业中城市文化功能这块“短板”,让岳阳城市的“文化软实力”更强!让岳阳市民的“幸福感”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