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民政局联合上海市经信委梳理形成的首批12个智慧养老应用场景需求27日在沪发布。
“我们希望通过场景描述方式,直观呈现信息技术与养老服务的融合发展,推动智慧养老产品和服务落地应用,为老年人提供实时、快捷、高效、低成本同时又具备物联化、互联化、智能化特征的养老服务。”上海市民政局副局长蒋蕊表示。
这12个应用场景需求主要有四类:一是安全防护类,共6个,包括老年人防跌倒场景、老年人紧急救援场景、认知障碍老人防走失场景、机构出入管控场景、机构智能查房场景、机构智能视频监控场景等;二是照护服务类,共2个,包括老年人卧床护理场景、家庭照护床位远程支持场景等;三是健康服务类,共2个,包括老年慢性病用药场景、机构无接触式智能消毒场景;四是情感关爱类,共2个,包括老年人智能语音交流互动场景、老年人智能相伴场景。
比如,认知障碍老人防走失场景,部分认知障碍老人容易发生走失行为,对老人自身安全威胁很大,也给机构工作人员和家属带来了很大困扰。现有的一些产品如智能手环、智能腕表等,有的老人抗拒佩戴,甚至故意损坏设备。养老机构想了很多办法,甚至将设备缝到了衣服里,希望老人能够与设备“和平共处”,但依旧不能很好解决。此外,这些设备还存在需要频繁充电、设置麻烦等问题。
又如,老年人卧床护理场景,中度、重度失能老人要长期卧床,或者老年人术后要卧床休养,需要具备大小便处理、辅助翻身、体位调整、生命体征监测及报警、预防褥疮等多功能智能化的护理床,提高老人生活质量,促进老人康复,但目前市场上多功能护理床价格昂贵、使用复杂、维修保障要求和费用较高,还不能有效地解决大小便处理等需求,仍需人工收集和协助处理。
再如,机构无接触智能消毒、机构出入管控场景等,原本就经常碰到,在新冠疫情期间养老机构封闭管理中产生更高更迫切要求。养老机构人员聚集,老年人自我防护能力弱,是传染病的高危易感人群。尤其疫情期间,消毒工作成为常态,频次和范围加大,对隔离对象和疑似病人房间消杀更存在安全风险,亟需无接触智能消毒机器人等设备。
蒋蕊表示,发布应用场景需求,旨在帮助广大企业和社会组织知晓并针对性研发。民政部门将积极支持,予以推广。“今后,我们还将定期向社会发布新的场景需求。”
老龄化正在我国逐渐加深,截至2019年底,上海60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已达518.12万人,占全市户籍人口的35.2%。其中,8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已达81.98万人,占户籍老年人口15.8%。伴随着老龄化加剧和科技的飞速发展,智慧养老逐渐推广、日趋流行,日益成为提升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的重要载体,也成为深化社会养老服务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