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养老产业 > 动态
白衣天使有话说:老年人日常护理
作者:   来源: 新华网  2020-05-12


  护士,是一种什么样的职业?他们是无所畏惧、所向披靡的白衣战士;他们是满怀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的白衣天使;他们帮助着无数患者鼓起勇气直面病魔。世界卫生组织将2020年定为“国际护士和助产士年”,今年512日国际护士节的主题为“护理世界健康”。这一切,都在强调护士对世界人民的不凡价值和贡献。今天,在国际护士节到来之际,我们邀请到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老年护理专科中心主任侯惠如来为大家讲解老年人日常护理的注意事项与常见误区。

  主持人:日常生活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进食、饮水时可能会发生吞咽困难,出现呛咳的情况。如果还伴有中风等疾病时,发生率会更高,这种情况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侯惠如:老年人吞咽时候发生呛咳的原因,主要是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生理性的改变,一种是病理性的改变。生理性改变主要是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喉肌逐渐松弛,进食的时候会厌不能够完全的封闭气道,导致少量的食物有可能进入气管,刺激气管引发咳嗽、呛咳。另外牙齿出现缺失、口腔敏感度降低,以及味觉嗅觉和视力的改变等,都会影响进食时候吞咽动作的完成。病理性改变主要是指当老年人合并中风、帕金森等等这些神经系统疾病的时候,出现吞咽困难障碍的几率就会增加。此时通常是由于机体的麻痹,喉部的肌肉群得不到一个吞咽的指令,不能正常的完成一系列的吞咽动作。

  主持人:在谈到日常生活中照护有吞咽困难的老人进食有哪些注意事项时,专家为我们总结了五个要点。首先进餐环境要保持清洁、卫生、光线适度。二是进餐时保持老人情绪稳定,注意力集中,避免进餐时聊天、看电视。三是进食体位的选择要因人、因病情而异,能坐不卧;坐位时,上身略前倾,背部可垫靠垫,避免后仰。卧位进食时,床头抬高30-45度,头偏向一侧或将后背垫起呈坐位姿势。四是食物的性状要干稀搭配,通常进食糊状粘稠的食物比液状更安全;另外,食物的温度要适中。五是每次进食量和速度要适中,首先通过“一口量”评估老人一次安全进食和吞咽的食物量,建议从2-4毫升开始。“一口量”即为最适于吞咽的每次摄食入口量,正常成人约为20毫升。如果一口量过多,会从口中漏出或引起咽部残留导致误咽。此外,老年人进餐不要催促,以细嚼慢咽为宜。五是在选择进食工具应以安全、方便、实用为原则。

  主持人:对于家有卧床的老年病人,许多家属在日常看护中会使用吸管喝水给老人喂水,这种方式是否正确?老人喝水用哪种器皿比较安全呢?对此专家表示。

  侯惠如:在器皿的选择上,我们不能笼统的一概而论,说哪一种最好,或者哪一种最安全,只要是适合老年人的就是最好的。我们在选择前应该要对老人的身体状况进行综合评估,例如:活动能力、吞咽功能以及口腔状况等等。通常情况下,老人在用水杯喝水的时候,杯中的水最好是半杯水,杯子过深或者水过少,都会造成老人饮水的时候头后仰,角度扩大,造成误吸的危险。对于有吞咽障碍的卧床老人,我们建议使用勺子饮水更为安全,应该避免使用吸管饮水。因为用吸管饮水的时候,它的吸力比较大,更容易呛咳或者是误吸。另外,吸入和吞咽,这两个动作是需要协调来完成的,有吞咽障碍的老人很难做到。容易发生呛咳导致误吸这样的一个原因,因此我们不建议使用吸管来饮水。

  主持人:最后,对于老年人日常护理中常见的误区问题,专家还提到,如果家中老人吃饭喝水没有出现过呛咳、误吸的情况,吞咽功能也没有问题,但就是经常会发热,这种就要考虑是否出现了隐性误吸。

  侯惠如:临床上误吸分为显性误吸和隐性误吸两种,许多老年人由于咳嗽反射不敏感,吃饭的时候如果有微量的食物进入气道,其实是不发生咳嗽反射的,或发生延迟咳嗽。但是隐性误吸,积少成多了就容易引起肺部感染、发烧。因此我们在照顾老年人的时候,特别是居家时,我们的照护者更要注意在老年人进餐的时候,要按照我们以上的谈到照护要点认真去做,不要忽视隐性误吸带来的危害。

  【专家简介】

  侯惠如,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老年护理专科中心主任,主任护师,硕士生导师,解放军总医院护理部原副主任。现兼任国家民政部培训中心客座教授、卫健委老年护理专家库成员,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医疗照护分会常务副会长,中华护理学会康复护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主持承担国家科技部、市科委、军队保健等多项课题研究,以第一完成人获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中华科技进步奖、全军教学成果奖多项。长期从事老年护理,医养结合、养老照护的实践与创新研究。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