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管理 > 动态
外媒:研究发现深红色光线可改善中老年人视力
作者:   来源: 新华社  2020-07-21


  外媒称,每天晚上凝视红色灯泡三分钟,或许可以减轻因年龄增长导致的视力下降。由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眼科系教授、神经科学家格伦·杰弗里领导的一组研究人员现在为该论点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德国之声电台网站711日报道,24位年龄在2872岁之间的志愿者参加了这项试验,所有人均无眼疾。研究人员首先测试了志愿者视网膜中感光细胞的敏感性。这些感光细胞由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组成。视锥细胞负责彩色感知,而视杆细胞则对外围视觉以及黄昏和黑暗中的视觉很重要。

  报道称,为了测量视锥细胞的性能,受试者需要识别几乎看不出色差且越来越模糊的彩色字母。之后,科学家们向测试对象提供了小型LED手电筒,让他们在两周时间里每天对着手电筒的深红色光线凝视三分钟,然后对其视杆和视锥细胞的敏感性反复进行测试。

  试验表明,红光治疗只对中老年人有效。在40岁以上的人群中,红光照射后,其视锥细胞的性能提高了五分之一。而在年轻受试者中则没有发生变化。

  尤其是蓝色识别性能的改善非常明显,通常这是视力下降最快的颜色范围。与此同时,视杆细胞的性能也显著提高。不过研究人员警告说,人们使用红色灯要适当,视网膜是高度敏感的器官,不要使用未经医学检验、没有获得认证或者自制的灯具。

  报道称,人进入中老年后,视网膜的感光细胞会发生变化,视力会下降。原因之一是视网膜细胞衰老。这主要是由于细胞中的线粒体性能下降。线粒体被认为是细胞的动力源,它们以能量载体三磷酸腺苷(ATP)的形式为细胞提供能量。

  如果线粒体的性能下降,细胞将无法维持其功能。视网膜的感光细胞是线粒体浓度最高的细胞,同时这些细胞需要巨大的能量。

  报道指出,这就是在衰老进程中视力比其他器官受影响更早、更严重的原因。在人的一生中,视网膜细胞中三磷酸腺苷的产生最终会平均减少70%,因此大幅度降低了感光性能。

  杰弗里解释说:“线粒体吸收波长6501000纳米之间的光线,因此其性能得到加强,提高了产能。”研究人员从以前的研究中就已经得知,如果大黄蜂、果蝇和老鼠受到波长670纳米、也就是深红色光线的照射,其视网膜中感光细胞的功能便可大大改善。

  现在使用的手电筒的波长也是670纳米。杰弗里将光疗法比喻为给电池充电。他说:“如果让老年人短时间置于波长适合给视网膜细胞能量系统充电的光线中,便可显著改善老年人的视力。”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