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养老金融 > 其他
养老FOF两年记:75%跑赢业绩基准规模偏小硬伤仍存
作者:   来源: 北京商报  2020-07-22


  距离首批养老目标基金(以下简称“养老FOF”)获批已过去近2年时间,与最初的受混合FOF(基金中基金)表现不佳影响,导致多只产品首募规模刚及成立线,甚至变更为发起式基金不同,如今的养老FOF可谓是站稳脚跟,并“打出了一片天”。公开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正在发行和已经成立的养老FOF已超90只,成立以来最高收益达44.25%,其中,87%的产品跑赢业绩比较基准,更有多只基金份额倍增。然而,产品发展欣欣向荣的同时,规模偏小、受众较少,仍是众多养老FOF的难言之隐。

 

  最高收益超40%逾七成跑赢业绩基准

  公开数据显示,720日,天弘永裕平衡养老三年FOF正式开启发行,加上已经处于发行阶段的广发养老2035FOF、中加安瑞平衡养老三年FOF和南方养老2040FOF,如今,养老目标基金已从最初成立的14只变为了92只(份额合并计算),发行正步入常态化。

  “确实没有想到,当初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如今有着不错的收益”,沪上一位认购了首批养老FOF产品的持有人如是评价道。

  Wind数据显示,截至716日,多只在2018年和2019年成立的养老FOF,成立以来的净值增长率已超过20%,最高的华夏养老2045三年FOFA类份额更是实现了44.25%的净值增长率。此外,汇添富养老2040五年FOF、嘉实养老2050五年FOF、兴全安泰平衡养老FOF20只产品(份额分开计算,下同)的收益率也均超过30%

  整体来看,于2020年之前成立的77只养老FOF,成立至今全部实现正收益。对比各只基金业绩比较基准同期的涨跌幅情况看,多达58只产品跑赢基准,占比75.32%。其中,22只基金的收益率跑赢基准超10个百分点。相较之下,虽然少数基金出现跑输的情况,但也仅低于业绩基准16个百分点不等。另外,单就今年以来的业绩情况而言,截至716日,养老目标基金的平均净值增长率为12.9%

  “这个收益对于普遍重视稳健性,较大比例配置债券型基金的养老FOF来说可谓优异,其实主要还是得益于今年权益市场的良好表现,也突出了基金管理人在市场研究和基金研究方面的专业能力。不过,若后续权益市场再度调整,也不排除部分产品净值会出现回撤。”北京某公募资深研究人士如是说。

 

  持续营销效果显著规模提升份额加倍

  事实上,业绩的支撑以及基金公司早期规划的“不重首募,重持续营销”的模式,也推动了多只养老FOF实现了规模增长。随着近期公募基金二季报的相继出炉,部分养老FOF的最新规模数据得以披露。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已经公布数据的24只养老FOF中,19只基金的份额稳步提升,占比79.17%。其中,华夏养老2045三年FOF实现净流入约5334.43万份。同期,万家稳健养老目标三年FOF、平安养老2035三年FOF、嘉实养老2040五年FOF等也均获超千万的份额净流入。

  虽然其他产品的数据尚未披露,但对比今年一季度末和首发时的情况,多只养老FOF已有明显的份额增长。Wind数据显示,截至一季度末,数据可统计的所有养老FOF累计份额达到276.52亿份,较发行时累计的205.27亿份,增长了34.71%

  其中,份额最大的产品为民生加银康宁稳健养老FOF,高达50.36亿份,较20194月成立时的11.68亿份,新增38.68亿份,增幅达到331.16%。而排在第二位的交银安享稳健养老一年FOF也在一季度末份额达到40.76亿份,较首发时上涨99.51%。另外,华夏养老2040三年FOF、浦银安盛颐和稳健养老一年FOF、兴业养老2035三年FOF等多只基金均实现份额翻倍。

  某大型公募基金市场部人士也向北京商报记者坦言,在有着不错的业绩表现基础上,经历了一年多的持续营销和宣传,公司旗下养老FOF产品也确实吸引到部分投资者开始认购并持有。

  “首批养老FOF发行成立的时候,确实不易,在当时公募FOF首年业绩不佳的背景下,投资者对养老FOF的认可度并不高,部分产品刚到2亿元成立线就结募,更有基金变更注册成为发起式。不看重首募规模,聚焦后期持续营销在当时几乎成为了各家公司的共识。”该市场部人士表示。

 

  规模痛点仍存业内期盼“个税递延”政策落地

  虽然在业绩上开始“崭露头角”,规模方面也稳步增长,但对于当前养老FOF的发展,有业内人士表示,仍存难点和困境。

  在前述公募资深研究人士看来,公募养老FOF在设计之初的起点较高,虽然近两年基金无论在稳定性、运作管理,还是业绩表现方面,都值得认可,但基金的规模难言乐观。换言之,养老FOF的投资者受众仍相对较少。

  从数据来看,在我国权益市场大发展,公募基金逐步受到投资者青睐的当下,2020年新发规模已破万亿元,爆款基金频频出现,年内单只基金成立规模最高超300亿元,实际募集最高更逾1300亿元。与此同时,Wind数据显示,截至一季度末,公募养老FOF产品累计仅为293.82亿元,尚不及一些爆款基金的单只规模。

  在北京一位市场分析人士看来,上述情况的出现,与多数投资者仍以短期投资行为为主,较为缺乏偏长期的养老投资理念不无关系。虽然多数养老FOF在近2年获取了不错的收益,但对比部分投资风险更高,收益也更加突出的行业主题基金而言,确实是难以比肩。他直言,在近两年权益市场表现较好的情况下,动辄50%,甚至是100%的收益率,很容易让多数普通投资者视养老FOF为“鸡肋”。

  但作为以偏稳健的投资策略为主,注重大类资产配置和为投资者获取长期收益的养老FOF,则立足于养老的“第三支柱”,即个人养老储蓄计划,产品包括按照人的退休时间设定的“目标日期”策略,以及按照风险偏好设定的“目标风险”策略。根据海外市场的经验来看,这类产品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且有望成为众多投资者养老金来源的“重要补给站”。

  然而,对于当前多数年轻投资者而言,养老投资似乎还是一件很远的事情,并不值得规划。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在今年上半年某大型基金公司的一期关于“90后”、“00后”的投资理念街头采访中,在“你觉得90后有必要开始做养老投资吗?”的问答环节中,“没必要”、“太长远了”等回复屡次出现。不难看出,养老投资的理念仍待普及。

  展望未来,华泰证券金工团队研究员林晓明表示,我国养老第一支柱近年来已经出现资金缺口,考虑到老龄化趋势仍将持续,发展养老第三支柱刻不容缓,养老目标基金作为第三支柱的重要组成,是破解我国养老问题的关键产品。养老目标基金是我国FOF主体,继承了稳健的投资特点。今年一季度的极端行情中养老目标基金经受住了考验,目标风险和目标日期基金都较好的控制了下跌风险。当前市场回暖之际,养老FOF的长期配置价值进一步凸显。

  上述市场分析人士则表示,一方面,需要基金行业整体发力,做好投资者教育,强化持有人对养老投资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也需要监管政策的助力,当前投资者布局养老FOF缺乏积极性,也与缺少实在的“让利”有关,业内都在期盼“个税递延”政策的落地,一旦从制度层面开始实施,养老FOF也有望快速得到发展。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