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老龄化的日益严峻,“老有所养”成为当前及今后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
近年来,厦门市联合多方力量,在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等方面不断探索,切实提升全市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但目前,养老设施布局不够均衡、服务有待精细化完善、养老人才不足等,仍是厦门养老服务需要直面和提升的方面。日前,厦门出台《厦门市推进养老服务发展(2020—2022年)行动方案》,针对养老服务提升提出多项具体措施,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体系。
本期起,本报推出“‘夕阳红’——厦门都市养老观察”系列报道,持续关注厦门养老服务补短板、养老产业发展的亮点做法,探索厦门特色的“都市养老”新模式,寻求养老服务相关问题的破解之法。
“我每天早上7点多吃早餐,8点多到楼下做操,还可以参加手工课、读报、音乐课等活动,这里很活跃很热闹。”23日,在厦门金山养老院,86岁的傅燕燕这样说。
今年已是傅燕燕入住这家养老院的第八个年头。因疫情防控的需要,养老院实施了一段时间的封闭式管理后,根据规定陆续开始接受限制性探视。虽然家人不能像平常那样频繁来探望,但傅燕燕告诉儿子,自己在养老院过得很舒心。
为保障更多老年人能够享受最美“夕阳红”,厦门和许多城市一样不断在养老这个重要的民生议题上做足功课。作为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第一批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单位、第四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城市,厦门在养老服务工作上已有不少探索,基本形成“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近年来,面对人口老龄化的压力和人民群众不断升级的需求,厦门在养老保障领域发力补短板,保障“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强基建打造“一刻钟”居家养老服务圈
“在中心,不仅有餐吃,有人照顾,还离家近,我感觉很不错。”住在思明区嘉莲街道80岁的徐女士提到的,是去年底刚启用的嘉莲街道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
徐女士和儿子一家住在一起,白天家人都去上班,留守的老人总让人牵挂。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开到家门口,她和儿子商量,在中心启用当天就签约成为首批入住的居民。
按照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和护理等级进行分区,配置智能化呼叫系统、电热毛巾架……崭新的照料中心不仅环境让人满意,还提供老年人生活照料、膳食调理、医疗养生、精神慰藉、代购代办、短期寄养、日间照料等全方位居家养老服务。
在厦门,越来越多的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养老院、农村幸福院等为老人提供了安享晚年的平台。
在湖里区江头街道,作为厦门首个由社区居民集资入股创办的养老院,蔡塘社区金厝边养老院配备有230个床位,并设有医务室、图书馆、理发室、桑拿房、电影院等,老年人“吃饭、就医、娱乐”设施一应俱全。
同安区五显镇的四林村农村幸福院里,每天都有老人陆续从8个自然村里赶到幸福院,唱唱戏、下下棋,顺便吃个午饭、享受义诊或义剪等。
为给老年人打造走出家门15分钟范围内可享受的养老服务,近年来,厦门加快推进全市城乡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
据厦门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处长白锦焜介绍,目前厦门共有养老机构39家,街(镇)养老服务照料中心34个,城镇居家养老服务站361个,农村幸福院117个、村改居幸福院54个,各类养老床位总数约13600张,每千名户籍老人养老床位数37.1张。查缺补漏,加紧养老设施设备铺设,到今年底,厦门养老机构将超40家,全市38个街(镇)将建成41个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农村幸福院也将覆盖147个建制村,实现街镇、建制村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各类养老床位总数达15000张以上。
提服务让老年人真正自得其乐
23日16时许,位于湖里区的金山养老院6楼内,悠扬的钢琴声不时响起。棋牌室内,一个老人坐在钢琴前弹奏,隔壁的手工坊里,7个银发奶奶正利用色彩绚丽的纱绢制作丝网花。
金山养老院院长林瑞勉说,目前养老院居住180余名老人。除了为老人们提供良好的居住、医疗照护、餐饮等,他们花了大量力气组织有能力的老人开展合唱、读报等各种活动,让他们老有所乐。
在关注老年群体养老的吃住需求之外,近年来,厦门在提升养老服务质量方面加强引导,把更多目光投放到解决养老过程中涉及的“老有所医、老有所乐”方面。
入住养老机构的老人迫切需要专业的医疗和护理,如何推动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融合发展?目前,厦门的所有养老机构均通过内设医务室配备医护团队,或与附近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合作等不同形式实现医养结合。厦门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说,下一步,厦门还将进一步简化医养结合机构的审批流程,鼓励有条件的医养结合机构设立安宁疗护病床,为临终患者提供全方位照料,鼓励公立医疗机构采取开办门诊部等形式,把医疗服务延伸到养老机构,鼓励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合作,开展远程医疗等。
针对居家养老服务龙头企业和社会组织空白的难题,厦门正积极推进高端养老项目落地,促进全市进一步形成“基本有保障,中端有市场,高端有选择”的养老服务体系。厦门计划在岛外选址5个地块用于高端养老项目建设。
目前,“泰康之家鹭园”项目已于2018年开建,今年6月项目主体结构完成封顶。此外,“太保家园·厦门国际颐养社区”项目今年2月已落地,厦门正与一批龙头企业探讨养老项目合作,有望进一步带动养老服务的提升。
重监管撑起老年人的品质生活
上月,厦门某民营养老机构被关停。早在去年,这家机构就因被发现运营未按养老服务内容执行,而被吊销经营许可证,所享受的有关优惠待遇也全部被追回。至此,厦门已有3家养老机构被关停。此外,也新增5家养老机构。
厦门每年都会对全市养老服务机构进行考评,根据养老服务机构的服务规模、质量和服务对象的满意程度等情况,组织综合考评,公布养老服务机构的年度考评结果,并作出年度考评合格、基本合格或不合格的结论。考评基本合格或不合格的,将下达限期整改通知,整改期限为3个月;逾期不整改或整改后仍不合格的,视情暂停、取消、追回其享受的有关优惠待遇。同时,将日常随机抽查跟专项督查相结合,开展养老机构服务满意度测评。
“安全、合格是最起码的门槛。”白锦焜说,“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直接关系到入住老年人的切身利益,直接关系到养老机构的生存与发展,直接关系到社会对政府监管工作的满意度。”在做好日常检查跟专项督查的同时,厦门还引进第三方机构,每年对专业化养老服务组织的服务水平、服务质量及群众满意度等进行一次绩效考核评估,服务质量不过关的将被淘汰出局。
目前,厦门的养老机构在星级评定中获评5星级的9家,4星级7家;照料中心获评5星级的5家,4星级4家;幸福院获评5星级5家,4星级12家。接下来,政府还计划通过对高星级的养老机构予以奖励,并推动养老机构运营情况与信用系统挂钩等举措,促进养老机构自我提升。
根据《2020年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厦门还将积极落实综合监管制度,在推动形成常态化监管的长效机制的同时,探索实行跨领域跨部门综合执法,实现违法线索互联、监管标准互通、处理结果互认,完善养老机构服务纠纷预防和处置机制。同时,推动养老服务领域基层政务公开和养老机构服务信息公开,通过信息公开的方式加强养老机构监管,加大对新设立养老机构的检查指导力度。
目前,厦门市养老机构服务满意度测评、分级护理等6项地方性指导性文件已获立项,将为全国、全省输出养老机构服务的“厦门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