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郑州每千名老人平均仅17张养老床位,养老护理人员需求大
作者:   来源: 东方今报  2020-08-27


  2020825日,由中国社科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承担的“郑州市长期护理服务体系建设研究”课题中期汇报会在郑州嵩山饭店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众多知名专家学者就课题研究进展及郑州长期护理服务的现状及待解难题进行交流并提出看法。

 

  判断:未来5年,郑州对于养老护理服务人员需求大

  统计数据显示,郑州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约占全市人口的15.6%,其中城镇老年人占全市老年人的55%,农村占45%;“六普”调查显示,“生活不能自理”人员占老年人数的3%

  “伴随着城镇化率越来越高,人口自然增长率越来越低。所以,郑州市人口结构优化只能依靠人口迁移。但是郑州周边的老龄化率都在郑州之上,所以郑州市老龄人口的高龄化问题并不会因为人口迁移改变。”课题组成员、中国社科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高庆波表示。

  课题组指出,从人口结构来看,郑州市整体老龄化的程度虽然不高,但是高龄老人的占比偏高,而且未来的趋势不会有较大改善。据测算,未来5年,郑州对于养老护理服务人员的需求达近5万人,长期护理服务供给有较大发展空间。

  “这是按照发达国家一百个老年人4个护工的标准计算的。实际上考虑到我们的实际情况,需求可能会更大。”中国社科院社学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房连泉表示,在这种背景下,对面向失能(智)和半失能(智)老年人的长期护理服务需求愈加旺盛。

 

  缺口:人均养老床位与全国平均水平存明显不足
  
近年来,郑州市委市政府以及各相关主管部门发布了40余项与养老服务直接相关的政策,大大推动养老服务业发展,为建立长期护理服务体系夯实了基础。不过,专业技术人员和养老服务资源相对不足仍然是郑州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待解难题。

  “郑州老年人拥有的卫生资源明显优于全国平均水平,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卫生机构床位数和技术人员数分别是75.2张和91.0人,分别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1倍和2.3倍;但郑州每千名老年人拥有的养老服务机构床位17.0张,不到全国平均水平(30.0张)的60%,距离《加快建设郑州健康养老产业实施方案(2018—2020年)》要求2020年达到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40张以上的目标任何还有很大距离。”课题组认为,无论是居家、社区还是机构,供给总量不足是当前郑州市养老服务业所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

 

  解法:设立“社区综合照护服务站”、建立“家庭照护床位”

  研讨会上,课题组结合新乡的“积分养老”、日本的地区综合照护体系等国内外典型做法,对郑州长期护理服务体系建设提出建议:

  在郑州各区分设“地区级长期照护服务管理中心”,管理中心下设30分钟生活圈的“社区综合照护服务站”,由主任照护经理协调辖区范围内照护服务、医疗服务、生活照料服务等资源,引入社工、志愿者和社会组织,共建综合性的长期护理服务体系;

  针对农村地区长期护理服务难题,建议加强初级保健和预防服务,完善多方面长期护理服务,加大力度建设农村护理服务人员队伍,增大对居家护理的支持力度,发挥农村集体合作养老的功能,发挥邻里互助的支持作用,并通过“医养护”结合应对农村长期护理难题。

  除此之外,课题组认为,在长期护理服务中,还存在供需错位的问题: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最大的需求为医疗护理服务,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提供的主要是生活照料。这种现象在全国各地普遍存在。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张盈华等课题组专家建议,推广建立“家庭照护床位”,按照与养老机构床位相同政策给予支持,解决居家和社区养老中对医疗护理服务的需求。

  课题组同时建议,郑州应尽快启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带动护理产业发展,为长期护理服务提供足够的人才支撑。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