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高新区坚持政府兜底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积极探索改革创新路子,大力优化各类养老服务设施功能,在养老服务高质量转型方面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创新破题,提高特困人员供养能力。农村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559元。城乡特困人员照料护理标准根据自理能力分为自理、半失能、失能三类,分别为每人每年600元、2500元、5000元。特困人员集中供养机构运转经费提高到每人每年3000元。加快许营中心敬老院硬件设施建设,满足失能老人对照护服务的刚性需求。聘请第三方机构对入院老人进行自理能力评估,改变以往“一刀切”式的补贴方式。
服务先行,促进城乡养老服务提质增效。支持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目前,全区共建成并投入使用3所民办养老机构,逐步形成了一批如鲁西老年护养院等建筑规模大,设施功能全、品牌影响强的民办养老机构,成为全市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典范。激活农村幸福院活力,分级分类管理盘活养老资源,根据农村幸福院的规模、服务水平等因素,将农村幸福院划分等级,实行分级管理,通过创星达标,推动建立长效机制,确保农村幸福院运营规范、服务标准。
资源整合,促进多元参与运行机制形成。引入社会组织助力养老工作。充分发挥幸福院农村养老的兜底保障功能,积极探索独具特色的养老模式。例如,因地制宜建起了种植园、养殖园,取得了“以园养院”的成功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