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杭州形成“15分钟”养老圈,提供“最后一米”服务
作者:   来源: 齐鲁晚报  2020-11-05


  开了17年的老年食堂如今怎么样?“智能养老管家”能解决什么问题?为让老人过得更好还需要做些什么?日前,杭州市民政局联合市人大、市政协共同举办“走进民政·情暖重阳”主题体验活动。杭州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媒体记者及市民代表共20余人组成“体验团”,体验触手可及的“幸福养老”。

  体验团走进杭州市西湖区翠苑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立刻被整修一新的老年食堂所吸引。20039月,全省第一家老年食堂在这里建成运营。从老人有地方吃饭,到如何吃好饭,经过十多年发展,如今,杭州市老年食堂(助餐点)已达1400余家,有效解决老年人吃饭难题。

  在杭州市民政局,体验团了解到,老年人通过手机端“智能养老管家”,只需输入年龄、户籍等基础信息,便可实时匹配能享受的政策待遇并提示办理渠道及材料;老人及家属通过“市民卡”App、“杭州民政”微信公众号或杭州市民政局官方网站,能查询和导航周边养老设施,浏览150家养老服务机构VR全景导览,足不出户就能对心仪养老机构和房型有更为直观的了解……

  活动中,体验团成员欣喜于“十三五”期间杭州养老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也对“十四五”期间杭州老人的生活有了新憧憬。

  人大代表奚国强希望民政部门加大《杭州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的贯彻力度,更加注重“医养护”一体化协同发展,尤其要加大在“护”这一层面的力度,将其更加有效地纳入现有养老服务体系之中。随着失能失智老人对照护需求的进一步扩大,下一步的养老服务要更加突出对这一需求的回应,提供更加便捷和人性化的照护服务。

  胡秀华代表认为,要加大对基层养老服务中心的指导,特别是在人员素质和技能培训上。同时,探索引入高科技企业参与养老服务相关产品的研发,进一步加强科技在养老领域的应用。

  政协委员王芳建议,应引导全社会更加注重子女对老人的赡养和照护,相当长时期内,居家养老仍然是主流,这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更离不开子女的全面参与。

  据了解,今年以来,杭州市加快打造“15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家门口养老”已从愿望成为现实。今年,全市镇街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成62家,镇街覆盖率达到92.67%,到2021年有望实现全覆盖;养老机构床位建设更侧重于护理型床位建设和认知症照护,累计新建3182张;困难家庭适老化改造已完成1914户。

  同时,康复护理实现“最后一公里”有效覆盖。杭州构建康养分级转介机制,累计为7000多名高龄、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开展康复服务需求评估和康复干预;全市2623家照料中心与就近社区医疗机构签约合作,可提供医康养结合服务;开通线上预约康养服务,涵盖4大类25小项的康复护理服务。“家庭养老床位”“养老顾问”等模式,也为老年人提供“最后一米”服务。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