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养老金融 > 其他
养老金融应走专属特色路线
作者:   来源: 经济日报  2020-12-09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的《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指出,要便利老年人日常消费,保留传统金融服务方式。

  在我国社会老龄化加速形势下,老年金融市场增长较快。客户特征决定客户需求,银行在为老年客户打造专属服务产品时,应详细分析老年客户特点,推出有针对性的专属特色化产品和服务。

  比如,老年客户投资理财观念相对注重安全,“本金安全”“收益稳定”“可随时提取”是大多数老年客户购买银行产品最看重的因素。因此,对定期存款、大额存单、稳健型理财产品的拓展与开发,是银行业满足老年客户需求、增加自身赢利点的拓展空间。

  不同收入层次的老年客户,对金融产品的需求也有差异。银行对中等收入水平的老年客户,可增加部分高收益产品;对高收入水平的老年客户,可推荐选择私人银行业务、家庭信托服务等。银行还可运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向老年客户精准推送不同产品信息。

  老年客户对新兴金融产品的接受程度不高,投资习惯有一定的稳定性。对银行而言,可在医疗保健、家政服务、旅游休闲等场景下,诚信且精准地推出“银发产品”,如医疗保险、定制类代付业务等,构建养老金融生态圈。

  目前,线下网点仍是老年客户金融业务交易的主要场所。虽然手机APP能实现大多数转账交易操作,但老年客户囿于身体特性、社交习惯,仍是银行网点的主要客户群。因此,银行网点在配套设施方面,应多考虑老年客户的生理特点、使用习惯等,如提供专属座椅、专属窗口、老花镜、无障碍坡道等;针对老年客户行动不便的特殊业务,可酌情提供上门服务和预约服务。

  此外,在金融科技背景下,银行智能机具的操作也应该更加清晰、简洁、通俗易懂。比如,电话、线上咨询要推出“一键接通人工服务”。

  老年客户具有较强的情感需求,银行也可在网点周边的社区联合医疗机构、老年活动中心等,为老年客户定期提供体检、问诊等增值服务,还可举办养老理财、防诈骗等专题讲座及其他相关活动,增进老年群体与正规金融机构之间的情感和信任度。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