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老有所养,长沙如何探索全方位养老新路径?
作者:   来源: 澎湃新闻  2020-12-09


  “让发展更有温度,让生活更有温情,让市民享受更有质感的幸福,是长沙孜孜以求的城市理想”。前不久,长沙连续13年蝉联“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在2020中国幸福城市论坛上,长沙的“幸福宣言”让人心生温暖。其中,让百姓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就是提升市民幸福指数的一大源泉。

  长沙,到底是如何探索全方位养老新路径,如何构建起“以政府为主导、市场为主体,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的呢?来看记者的调查。

 

  社区养老:搭建15分钟养老生活圈

  冬季的长沙,寒冷、多雨。天心区裕南街道白沙路,依稀有赶路的行人迎着刺骨的寒风匆匆而过。

  马路旁的小巷里,有网红美食打卡地“东瓜山”,其实,有好多家颇具实力的养老机构在这里扎堆,却少有人知。记者走进最靠马路边的长沙天心巴普护理院,只见20多位老人聚在一楼大厅里谈天说地、打牌娱乐,一股热腾腾其乐融融的气息扑面而来,让人全然感觉不到一丝冬季的湿冷。

  巴普护理院董事长文华告诉记者,巴普护理院是一家集养老院、护理院和居家上门服务“三位一体”的嵌入式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在一楼休闲娱乐的都是家住附近的健康老人,如果有什么小的病痛也可以在一楼诊室看病开药。楼上还有四层,共有80张床位,住的基本上是生活部分不能自理或者是完全不能自理的高龄老人。

  在4楼走廊上,记者遇见了今年96岁高龄的陶奶奶,虽然已是鲐背之年,但老人依旧声音洪亮,只是听力稍差、行动有些迟缓。因为家中儿孙实在没有时间照顾她,才于半年前让她住进了这家护理院。

  陶奶奶笑呵呵地告诉记者,刚开始住进来还有点不习惯,但是现在已经完全适应了。因为在护理院,每天都有专职医生来询问自己的身体状况,有专业护理员照料自己的洗漱和一日三餐,尤其是看到陶奶奶是江苏人,护理院还特地为她准备了没放辣椒的清淡菜品。陶奶奶说,自己家境还可以,所以每个月3650元的护理费并不算多。

  陶奶奶的记忆力很好,她拉着记者的手高兴地说:“护理院是真的对我们这些老人好!上周,护理院还专门给住在5楼的刘奶奶一起庆祝了百岁寿诞呢!

  巴普护理院董事长文华告诉记者,以前一直从事媒体职业的他是从5年前才涉足养老事业的。在中国,业内人士有着“9073”养老模式的说法。也就是说,国内的老年人90%由家庭自我照顾,7%享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还有3%由专业机构代为照顾养老。正是看准了巨大的养老市场,他才创办了目前我省第一家医疗性“医养结合”护理机构。在这里,不仅实现了“居家护理——社区护理——机构护理”三点互联互通,还能有针对性地向老年群体提供“一站式”服务,内容涵盖家庭康复、社区养护、慢病调理、综合治疗等方面。

  记者沿着白沙路往东南走,发现这里还聚集了青山祠社区养护中心、葆真堂养老中心、白沙泉老年公寓、康乃馨老年养护中心等一批医养深度融合示范机构。近500个床位覆盖周边坡子街、裕南街、城南路、金盆岭等多个街道近6万名老年人,逐步实现了区域内老年人步行15分钟就能满足养老服务需求,让老人在熟悉的环境中、亲情的陪伴下颐养天年。

  记者从长沙市民政局获悉,目前,长沙市现已建成城乡居家养老服务中心958个。其中,仅2020年就新建集托养、助餐助行、上门服务、文化娱乐等服务功能为一体的街道综合型养老服务中心42家,尽力补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短板。

  长沙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负责人告诉记者,为解决好居家养老老年人的吃饭难问题,去年开始,长沙市探索开展老年人助餐配餐试点,并从市级福彩公益金中给予试点区县各100万元的资金支持,计划通过助餐配餐试点,到2021年底,实现城市社区特殊困难老年人助餐服务全覆盖,推动养老助餐配餐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发展。

 

  机构养老:全力推进医养融合

  在长沙市第一社会福利院,养护一区护理班长张利丹告诉记者,她今年38岁了,11年前来到长沙市第一社会福利院上班。科室现在有110个老人,失能失智的老人占了多数。张利丹介绍说,家属们放心老人到福利院来,有个很主要的原因就是,福利院现在是医养结合,老人要是发病了,养护区都会把老人及时送到医疗区去住院,非常方便。

  记者了解到,长沙市第一社会福利院1987年成立了长沙老年康复医院,在湖南省率先实行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对特殊养老服务对象进行兜底保障,通过融合医养、看重护理、辐射居家、丰富康乐等措施,在全市的养老机构中发挥着示范标杆作用。

  目前,长沙全力推进医养融合发展。鼓励开办医养结合机构,鼓励养老机构与医疗卫生机构统筹规划,毗邻建设,鼓励养老机构与周边的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签约合作,鼓励养老机构与周边的康复医院(康复医疗中心)、护理院(护理中心)、安宁疗护中心等接续性医疗机构紧密对接,建立协作机制。

  同时,支持乡镇卫生院在具备条件的敬老院开设医疗专区,为敬老院及农村周边的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提高敬老院的专业照护能力。

  长沙县青山铺镇敬老院是一家典型的村镇敬老院,2016年,张碧双女承父业,从父亲手中接下了院长一职。从2017年开始,敬老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几个连空调、电视、热水都没有的土砖屋变成了带电梯的高标准老年公寓。

  张碧双告诉记者,敬老院收住的都是本镇的特困老人。以前敬老院只是为住在院内的老人服务。从今年六月份开始,在民政部门和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下,他们把这些专业的服务覆盖到了全镇。目前,上门服务对象有15位,日托服务有8位。

  张碧双介绍说,目前他们对这类人员是无偿或者是低偿收费,所以在经济上老人的家庭可以承受得住,她认为,这将是农村敬老院以后发展转型的方向。

  记者从长沙市民政局获悉,近年来,长沙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养老服务工作,出政策、优环境、建设施、育品牌,从“养老”到“享老”,目前,长沙市共有养老机构192家,城乡居家养老服务中心958家,总床位4万余张,“以政府为主导、市场为主体,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居家养老服务立法呼之欲出

  按国际上通行的老龄化社会的确定标准,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达到总人口的10%,或者65岁以上老年人达到总人口的7%,该地区即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

  来看一组数据:目前,长沙市常住人口815万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口143.62万人,65岁以上95.76万人;完全失能3.18万人,部分失能18.79万人,人口老龄化率(65岁及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比率)约为11.75%,已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

  记者在走访调查中了解到,随着社会转型发展及老龄化加快,当前的家庭结构也逐渐发生变化,呈现出小型化、空巢化的特点。家庭成员在家亲自照料老人越来越困难,致使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弱化,老百姓期盼政府和社会加强养老公共服务和基础保障的愿望日益迫切。

  巴普护理院董事长文华告诉记者,护理院的5层楼房是裕南街街道办事处免费提供给他们的,这让他非常感动,解决了他创业之初资金不足的问题。从这两年的运营来看,虽然政府的各类补助也有一些,但实际上护理院基本只靠一些床位费来维持运转,两年下来,几乎没有什么盈利。但是他固执地想要坚持做下去,准备在湖南开满20家护理院的连锁院。用文华的话来说就是,做养老事业,再难,也要走下去,因为这是一个行善积德的事业,留下来的都是值得尊重的。

  为更好满足居住在家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规范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促进居家养老服务健康发展,目前,长沙已经启动养老服务立法工作,制定《长沙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草案,旨在从制度层面解决居家养老服务用房、人员和资金等要素保障不够充分,政府、社会和家庭的责任边界不够明晰等问题,规范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促进居家养老服务健康发展。20201029日,市政府第44次常务会议审议了《长沙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草案·送审稿)》。

  长沙市民政局表示,他们还将进一步制定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创优养老服务发展环境,加快完善市、区县(市)、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养老服务网络,努力打造养老服务的“长沙样本”。

 

  结语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支持家庭承担养老功能,培育养老新业态,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健全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

  “四面云山皆入眼,万家烟火总关心”,在长沙市中心的天心阁,有这样一幅对联流传了几百年,这是一种胸怀天下苍生的民生情怀。让市民享受更有质感的幸福,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长沙,正在孜孜以求。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