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保监会黄洪:加大商业养老险产品创新,目录外费用是商业医疗险未来空间
近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促进人身保险扩面提质稳健发展措施时提出,要将商业养老保险纳入养老保障第三支柱加快建设。
12月16日,银保监会副主席黄洪在银保监会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我国商业养老保险与发达国家成熟保险市场相比仍较为滞后,下一步要从加快发展专业化经营市场主体、扩大商业养老保险领域对外开放、加大养老保险产品创新、强化养老保险基础建设、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这五个方面来加快推进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
同时,在商业健康险方面,其认为我国商业健康险目前在售产品期限比较短,虽然保额很高,但实际能够理赔支付的金额比较少,同时商业健康险领域仍存在无序竞争、打价格战问题。
黄洪指出,要尽量推出保险责任期限长的长期健康保险、引导保险公司在商业健康保险保障范围设计上,尽量把目录外合理的医疗费用作为商业健康保险的保障责任范围、精准制定一套通过数学模型以及积累数据编制的疾病发生率表等。
加大养老保险产品创新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我国养老年金保险原保费收入仅为551亿元,在人身保险原保费收入仅占2.1%,积累的保险责任准备金超过5600亿元。”
从加快发展专业化经营市场主体角度来看,黄洪认为要支持设立养老保险公司、养老金管理公司等专业机构,扩大养老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鼓励养老保险机构坚持专业化发展方向,深耕养老金融业务领域,积极探索长期养老金管理和养老金融服务新路子,在第三支柱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其次,扩大商业养老保险领域对外开放。坚持营造公平竞争的良好市场环境,完善相关监管措施,确保各项对外开放政策在养老保险领域落地实施。支持境外资本参股设立各类养老保险机构,支持外资保险公司经营商业养老保险业务。通过引入国外成熟的养老保险业务经营和养老金管理经验,提升我国保险业经营水平,服务好人民群众差异化养老保障需求。
同时,加大养老保险产品创新。开展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适当扩展保障责任,提供更加灵活的养老金积累和领取服务,支持保险机构立足消费者需求,创新发展提供具备长期直至终身领取功能的养老年金保险,特别是能够与其他养老金融产品所积累的养老资金有效对接的即期年金产品。鼓励保险机构面向创新创业就业群体的保障需求,开发有针对性的养老产品,支持保险机构探索运用互联网、金融科技等方式,优化业务流程,改进服务质量。
另外,强化养老保险基础建设。完善数据标准,规范商业养老保险相关统计标准和统计规范,加强商业养老保险信息统计和保单管理,修订完善行业经验生命表、疾病发生率表等数据基础,扩大视野,加强与养老健康领域机构合作,多维度增加数据积累。
此外,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专业能力。鼓励保险机构加大精算、投资等专业人才的引进力度,督促保险机构改进精算专业技术,加强长期稳健投资和风险管控能力建设,夯实行业发展根基。
目录外费用是商业医疗险未来巨大发展空间
对于商业健康险方面,黄洪认为目前商业健康险在售的产品期限比较短,主要都是一年期为主的短期健康险,虽然保费低廉,但随着年龄增长得病概率越高,所需要的医疗费用也就会越多。
其次,虽然保额很高,但实际能够理赔支付的金额比较少,很多商业保险产品的医疗费用支出是指医保目录范围内的自付部分。同时,商业健康险领域存在无序竞争的问题,打价格战。
对于下一步如何加快发展商业健康险,黄洪提出从扩面、固本、增效、强基、提质这五个方面来提高。
从扩面角度来看,黄洪表示要加大对商业健康保险的宣传力度,着力提高商业健康保险的覆盖面;其次,要强化商业健康保险的保障功能,首先要尽量推出一些保险责任期限长的长期健康保险;其次,鼓励引导保险公司在商业健康保险保障范围设计上,尽量把目录外合理的医疗费用作为商业健康保险的保障责任范围,降低人民群众的实际医疗负担。
黄洪认为,目录外的自付医疗费用恰恰是商业医疗保险未来巨大的发展空间。通过提供长期保障,加快长期商业健康保险发展,可以平缓和减轻经济波动的冲击,与基本医保形成结构互补,稳定参保人保障预期,减少后顾之忧。
同时,黄洪鼓励群众购买商业健康保险,尤其是要鼓励年轻人通过积累方式购买商业健康保险,为老年医疗提供更加充足的保障。在产品政策上,推动商业保险通过区别定价和费率浮动,以及资金账户积累等方式,鼓励年轻人和健康人群为未来的健康保障投保,加强健康保险与健康管理的融合,从“保疾病”到“促健康”。
另外,要精准制定一套不同地区,起码要做到以省为单位、通过数学模型以及积累数据编制的疾病发生率表,这样我们的产品定价会更加精准;要提高商业健康保险的服务能力,尤其是要积极参与管控不当的医疗行为,要积极参与医疗卫生综合治理和支付方式改革,支持对不当医疗行为进行管控,减少不合理的医疗费用支出,缓解“医疗通胀”问题。